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儲糧以陳頂新頻現 地方幹部稱無權入庫檢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10 17:59:21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中儲糧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仍未解決。”近日,在東北糧儲系統調研中,基層糧食主管幹部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以陳頂新”的“轉圈糧”事件頻現糧食主產區,說明目前糧食收儲管理機制難以有效治理“轉圈糧”問題的懲處問責和監督檢查,以中儲糧系統為核心的糧食管理環節漏洞問題突出。

  繼2013年河南中儲糧系列案件後,中儲糧系統在我國東北糧食主產區再現“以陳頂新”的“轉圈糧”,嚴重損害了國家和農民的雙重利益。一些地方幹部和專家認為,當前宜引入合理的競爭機制,賦予地方糧食主管部門更多監管權限,讓地方糧食主管部門與中儲糧,以及中央企業之間的“互檢”常態化,逐步完善儲備糧管理體制。

  “轉圈糧”頻現加劇三大困境

  近日,遼寧、吉林兩省個別糧庫被曝出在政策性糧食收儲和銷售出庫過程中以陳糧頂新糧,套取價差補貼。保護農民利益、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臨儲糧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套取利益的手段,此事一出,引起輿論嘩然。

  事實上,糧食存儲環節的問題在糧食主產區發生頻次很高。這種“轉圈糧”已不是新鮮事。早在2013年河南省就開展“轉圈糧”專項預防調查,查出“轉圈糧”28億斤,涉及糧食資金7億多元。2014年,黑龍江僅在秋糧收購“轉圈糧”專項整治行動中就核查處理涉糧案件249起。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中,針對“以陳頂新”的“轉圈糧”危害,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等專家認為:

  首先,損害中儲糧和國家糧庫的聲譽,擾亂糧食購銷市場秩序,加大農民賣糧難度。國儲庫中的很多臨儲糧要通過競拍流向市場,其中一些糧食出現了問題,參與競拍的糧食加工企業就會有想法:不曝光的會不會也有問題?因此不願競拍國產糧食。“很多糧食加工企業不願意拍賣臨儲糧,其中有一些臨儲糧質量不達標的原因。”李國祥說。

  本刊記者在黑龍江等糧食主產區一些糧食加工企業採訪時,也曾聽到過“競拍的一些臨儲糧質量一般”的抱怨。“在國內糧食庫存高企,國際糧價普遍低於國產糧食價格的情況下,‘轉圈糧’直接影響國有糧食庫存的消化,加劇國家糧庫倉容不足。”李國祥說,庫存難消化,也會間接影響對新糧的收購。

  其次,增加財政負擔。李國祥說,如果國家糧庫信譽受損,不能順暢地將糧食出庫,新糧就會因倉容緊張收不進來,就得擴建倉容,增加政府投入。近幾年來,糧食市場頻頻發生倉容緊張收儲難,甚至引起國務院領導高度關注,這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據了解,2014年中儲糧總公司全年新開工建倉項目102個,總建設規模455萬噸。

  其三,“轉圈糧”可能加速糧食陳化。專家認為,好的糧食被“掉包”,陳糧仍按儲存新糧的辦法保存,會加劇糧食質量問題,糧食出庫時也可能因質量不合格造成浪費,“真要到了用這批糧食的時候,影響的不僅是糧食質量和市場秩序,而是國家糧食安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