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扎克伯格“豪捐” 不只是慈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3 11:53:23


 
  “讓孩子生活得更好”,這一點其實在所有的進步文化中應該都是相通的。如魯迅曾就在談論“如何做父親”的文章中寫道,“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愛,願他生存;更進一步的,便還要願他比自己更好,就是進化。”在扎克伯格這裡,它表現出了更多的超出個人層面的“父愛”——不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而是“下一代”,不只是某個區域,還是整個世界。這樣的超脫和情懷,或許與其所從事的互聯網工作有著很大的理念親近性。然而對於再平凡的普通人而言,這一觀念也未嘗不具有啟發意義,例如,它可以是讓自己並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個體之於社會的責任,“小我”與“大我”的關係。

  由這封信所引發的公共圍觀,也讓一向在職場之外低調的扎克伯格更深入地被外界所了解。如他很少對外披露自己的家庭信息,注重個人隱私,簡約的著裝,“保守”的消費……與我們一般所認定的富豪生活方式呈現出強烈的反差。雖然不必去刻板地比較這兩種生活方式上的優劣,但扎克伯格所表現出來的某種具有代表性的旨趣,對於目前規模不算小的中國中產階層而言,其實已構成一種文化上的審美。或許沒有人能夠輕易地模仿扎克伯格,然而其所展示出的財富理念、家庭觀念乃至生活方式,則很難不讓人進行比較並反思。

  一封信被圍觀,引發共鳴也好,單純的審美也好,都應該是擊中了不少人心中最柔軟之處。它可以是NBA球星科比退役信中詮釋出的對夢想的執著,也可以是扎克伯格對如何做父親、父親的責任何在的闡述。

  要解釋“扎克伯格”是如何誕生的,人們可能立即會想到社會文化層面,職業層面的種種原因,但今天“扎克伯格”的流行,已經以一種直接的方式證明,總有一些東西是可以跨越國度和文化的界限,而這歸結到一點,或就是對於人類進步價值的共同擁抱。正如這位新晉父親在信中所指出的,“這不僅僅是為了正義或是慈善,而更是為了偉大的人類進步。”朱昌俊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