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二李辦學 移植以色列式創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1 19:42:22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儘管進入深秋,位於以色列北部的港口城市海法仍是烈日炎炎。工人們將以色列理工學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老校區的一塊地圈起來,忙著修整學院裡的兩棵棕櫚樹。

  這兩棵棕櫚樹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其中一棵由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12年以色列理工學院創校時親手種下,另一棵則由他的妻子種下。

  在這座校園,24歲的校友Yonatan Elul留著絡腮胡子,和財新記者打趣說:“或許我看上去很年輕,但我正經營著一家醫療器材的創業公司。”

  在創業國度以色列,Elul的經歷並不算太特別。在以色列,每2000人中就有1人創業,平均8小時就有1家創業公司誕生。

  在8000公里之外的中國海濱小城汕頭,汕頭大學的行政樓改建工程剛剛完成。這裡將作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Guangdong Technion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TIIT)的過渡校區。準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學院定於12月16日舉辦建院啟動儀式。

  儘管中國已有9所“洋大學”(其中2所尚在籌建中),但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將是第一所理工型的中外合辦大學。備受矚目的,是辦學的兩位關鍵人物:一位是極具影響力的全球商界領袖李嘉誠,另一位是中國學界和金融界的領軍人物李劍閣。兩人不謀而合,期冀借力理工學院,在南方建立中國的矽穀。他們的願望能否成真?

  隨處可見的“愛因斯坦”

  兩年前,作為一名交換生,21歲的北京大學三年級本科生馬瀟,前往以色列理工學院學習電子工程和科研實習。初到之時,馬瀟感嘆,整個海法市“分明就是以色列人從山上硬生生地切出的一個城市”。在她看來,沒有什麼比馬丁•路德•金的“從絕望之山上砍出一塊希望之石”這句話來形容海法更貼切的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