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屠海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給香港的信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3 16:45:58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攀升至30%,世界對中國經濟走向愈來愈關注。因此,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關注。與往年不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涉及到對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整體謀劃,尤其令人注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底說了些什麼?可以用“五個五”來概括。第一個“五”是“十三五”規劃;第二個“五”是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第三個“五”是五大政策支柱: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第四個“五”是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第五個“五”是五大改革:國企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養老保險改革、醫藥衛生改革。其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明確為改革的方向。那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給香港什麼信息?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觀察。

  讓香港有可靠依托

  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首次“破七”,增長了6.9%,這是2010年一季度達到12.1%高度之後持續下滑的最低點。也有人估算,由於中國統計數字存在一定水分,實際增長率應該更低。無論怎麼說?中國經濟增長趨緩是不爭的事實。

  怎樣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中國以往依靠的是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拉動,每當經濟增長乏力時,中央政府習慣於投資刺激。現在證明,這種手法愈來愈不靈,也受到國內外經濟專家的普遍質疑。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供給環節入手,讓生產要素流向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其核心是放鬆管制、釋放活力,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從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投資有效性,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與此相配套的辦法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也就是說,中國換了一個思路,不再靠投資來保增長,而是通過改革供給體系來保增長。這是一個重大轉變。這說明,中國經濟徹底告別了“GDP崇拜”、徹底放棄了追求短期效益,中央終於下決心從根子上、從源頭上解決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了。這樣做,將使中國經濟體不再“虛胖”、而變得更加“強壯”,可以預見,通過“十三五”期間的調整,未來中國經濟航船的運行更加平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