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藥品包裝致命缺陷為何改不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1 10:51:56  


  或許患者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關鍵時刻用來拯救生命的藥物,卻極有可能是戴著鋒利尖刀的蒙面“殺手”,聽著都讓人脊背發涼。急救時刻,隨著液體藥品輸入血管的還有玻璃碎屑,這樣的藥還有人敢用嗎?而這樣的包裝缺陷,就存在於一種叫碳酸氫鈉注射液的急救藥品中。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發文,緊急叫停普通鈉鈣玻璃瓶包裝,然而,5個多月過去了,仍有企業在生產銷售,一些省份仍將相關規格藥品列入招標範圍大量採購。

  詭異的是,這種危害生命的藥品不僅存在,還有廣闊的市場,而且這種存在也並不是無意中的失誤,因為該藥品的包裝缺陷,在行業內部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摒棄這種落後的包裝方式,顯然不能單純依賴於企業的自覺與自律,儘管我們也希望每個企業本身都能流淌著道德的血液。可是,除此之外,我們該如何防範這樣的危險呢?

  對此,我們並非沒有出台文件規定,2012年11月8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台了《關於加強藥用玻璃包裝注射劑藥品監督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立即停止使用該藥用玻璃瓶,並重新開展規範的研究,選用合適的藥用包裝材料”。可一些生產銷售企業充耳不聞,這究竟又是什麼原因呢? 

  在這個科技如此先進的時代,相信找到一種合適的包裝材料不是難事,多少高科技材料都能被發現或創造,難道區區一種安全的藥用包裝材料就如此難求?當然不會。問題就在於,對於生產企業來說,使用玻璃瓶來裝藥物能極大降低成本,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只是在它們的字典裡,除了成本、利潤,已沒有別的字眼,比如責任、比如生命。明明知道這種藥物跟玻璃瓶接觸時間一長,會產生碎屑被帶入患者體內,造成生命危險,卻還只顧著降低成本不惜使用。當肩負著治病救人使命的醫療行業如此唯利是圖,製造出危及生命的醫療器械時,與謀財害命又有何異? 

  眾所周知,藥物的生產、流通到使用,有著重重關卡,第一關是生產企業的良心關,第二關是監管部門的檢測關,在有文件規定禁止使用的背景下,更有流通過程中的監督關。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在如此多的關卡之下,這種害人的包裝還能招搖過市,甚至備受歡迎?企業的良心哪兒去了,相關部門的管理哪兒去了,較真的監督哪兒去了? 

  可笑的是,目前能讓這種藥物少些致命要素的唯一途徑在於,在藥物和包裝瓶反應出現玻璃碎屑之前將其使用掉,但誰能保證都被及時用完?再說即便肉眼看不見碎屑,碎屑就真的不存在了嗎?或者說患者用了當時沒事,事後出現問題該誰負責?不明就裡的患者一旦出現不良反應該如何對症下藥?在我們這樣一個大量使用吊瓶的醫療時代,診所出現輸液死的案例已不少見,難道這樣的悲劇還不值得警醒和反思嗎?在擔負治病救人的醫療行業裡,一個人的生命難道就被看得如此輕飄?

  因為包裝的問題,藥物可能成為毒物,這是個可怕的黑色諷刺。這種黑色諷刺的存在,讓人感覺到的不是科技的昌明,而是廠商情感的冰冷。但願這樣的黑色諷刺不再出現在我們身邊,但願醫療行業多一分珍視生命的溫暖。(時間:4月27日 來源:長沙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