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衡陽日報》“變臉”實為權力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4 16:44:36  


  細心的老讀者最近發現,這個看了幾十年的《衡陽日報》好像與從前有點不一樣。好好的報頭,5天換3次。《衡陽日報》作為衡陽市黨政機關報,自1983年5月衡陽地市合併後,歷經9任市委書記,是衡陽市正處級事業單位,也是湖南省內唯一的中國地市報副會長單位。

  無疑,《衡陽日報》的報頭也成了衡陽書記的“面子”工程。而且,這個“面子”工程不需要什麼“公共財政”的花費,而只是需要書記的感官效果就可以一蹴而就。作為剛剛到任衡陽的李億龍書記,用自己的智慧,給《衡陽日報》換一副新面孔,也許這位書記有著自己的“良苦用心”。地方黨報是一個地方對外宣傳的主要窗口和陣地,而一成不變的老面孔當然也就有“不具創新”的嫌疑。但不成想《衡陽日報》這四個字的藝術效果,並沒有一下子滿足書記的那份感覺,於是便誘因了5天換3次報頭的笑話。

  看衡陽李億龍書記的介紹,這位官大人應該是一個很講究的人,早在懷化任市委書記時就將《懷化日報》報頭更換。設身處地的為李書記想一想,興許此舉真的是一片“玉壺冰心”。但這個李書記也應該站在市委大院的門外,以一個普通市民的身份想一想,如此更換報頭老百姓會有如何的莫名詫異?

  很顯然,《衡陽日報》報頭高頻率更換,沒有這樣的互動。很自然,“換字書記”也就成了一種唏噓。很茫然,公眾就會質疑這是一場權力秀。

  換報頭,置於民生問題、置於經濟發展只能是一件“小事”,但卻凸顯了其中的“權力”問題。衡陽書記頻繁換報頭,明顯是權力跑出了“籠子”。社會上有句話叫:辦事一揮手,花錢一支筆,用人一句話,其實描述的也就是這種權力監督的缺失。衡陽書記的這次報頭敗筆,受到群眾的一片批評,應該虛懷迎納,警醒自己。就像網友唏噓的那樣,把智慧用到解決民生工作中去;用到衡陽的經濟發展當中去。(時間:4月30日 來源:長江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