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哪來這麼多的“偶遇領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14:34:22


  市委書記王桂芬以一名普通乘客的身份體驗公交司乘人員的生活,了解民生民情。

  與城市的“父母官”在一個平民場合不期而遇,在親歷者眼裡,顯然是件值得津津樂道的事情。一者,與官員“零距離”,與有榮焉;二者,親睹領導親民,倍感親切。可見,領導“被偶遇”,有刹那間拉近幹群距離的功效,多走基層,大有必要。

  搜索發現,“偶遇”新聞還真不少。除了慣見的“偶遇領導坐公交”,其他諸如“偶遇領導進食堂”“偶遇領導接孩子”“偶遇領導捐款”等,樣式繁多。

  不過,隨著同題事件的增多,坊間聲音出現了分裂,人們對於“偶遇領導”開始有“贊”有“彈”。前者認為,此舉既能擺正群眾位置,又能了解基層狀況,是放下官架子的實幹,是工作作風的改變;後者認為,這麼多偶遇偏偏“出鏡率”很高,很明顯就是擺拍作秀,其貌似低調的背後有高調的動機。

  那麼,“偶遇領導”究竟是市民真正的幸運,還是被別人製造出來的“奇遇”?“我每天上網至少4小時,看電視2小時,但不認識本地市長和書記,的哥每天開車12小時,卻都一眼認識書記,真是奇跡。”從網友的表達裡,能讀出一點信息,也能讀出一點情緒。

  如此一來,本來寫滿美好的“領導掃大街”或“領導乘公交”,反倒不易辨別了。如果任由各種聲音野蠻生長,公眾到頭來也會變得“是非不明”,最後只好“由他去吧”,從此再也不信。

  其實,對於形形色色的“偶遇”,不要說其中不乏很多黨政幹部確實發自內心的下基層,解民困,即便出自“引領風氣,啟發公眾”目的的公關之舉,用“鏡頭”或“頭條”強調一下關注度,只要初衷良好,也算不上“花架子”。要命的是,那種化一切努力於無形的社會懷疑,該如何化解?

  如果考慮到在很多城市管理者踏實做事的時候,也有不少領導鐘情於鏡頭面前“一陣風”,親民動作“過期不候”,那就不能怪社會上的“懷疑論者”嘴損,只能怪領導親民太少。那些俯下身子做實事的人,如果不幸被“帶壞”了名聲,也只能徒嘆無奈。

  這時,也許只有讓平民場合下的“偶遇領導”變多,變得讓人們習以為常,懷疑的聲音才有消失的可能。可不是嗎?幹部的日常節奏本就應該“乘公交車上下班”“到社區菜市場買菜”,而不是讓自己的行止被“官本位”神秘化。當親民舉動一直是稀有動作,那麼“作秀”之疑就會如影隨形;相反,如果親民之舉常態化,被群眾“偶遇”很正常,懷疑自然被稀釋。(時間:3月26日 來源:山東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