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與權力脫鈎是環評制度改革關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2 00:13:12


  在近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新任部長陳吉寧說,前段時間中央巡視組在環保部指出的問題切中要害,是環保部整個系統的問題。他對媒體承諾,今年環保部自己下屬的8個環評機構事業單位將率先從環保部脫離,其他地方機構也將陸續全部脫離,逾期不脫離將取消環評資質。

  在環保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的今天,具備環評資質的機構出具的環評書正在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工程的決策者和建設方希望借助環評書來說服那些抱有疑慮的人們,另一方面,公衆則期盼從環評書中看到工程真實的影響。而在那些爭議很大、民意反彈激烈的工程項目中,環評書的意義更是舉足輕重,因為在反對者那里,科學、客觀、公正的環評書幾乎就是阻擊污染工程上馬的唯一決定性力量。

  既是重大工程的基礎,又肩負著公衆的期望,環評書的價值堪稱一紙千金,環評機構的責任可謂重如泰山。然而中國自建立環評制度以來,其實踐過程中卻出現了諸多亂象。環保部曾經通報,在對全國501家環評機構“資質、人員、質量”情況進行抽查,發現部分機構存在環評質量審核體系不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等問題,包括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等多家“大牌”環評單位都因參與環評造假而被處罰。除了造假和拒不公開信息,環評報告編制粗糙論述粗疏更是比比皆是。

  環評中的這些亂象因何而生?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在於,環評尚未充分市場化,環評機構與權力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資料顯示,目前除了極少數私營企業具備環評資質,絕大多數環評機構都是事業單位,隸屬於地方環保系統或科研院所,其中以地方環保系統下屬的環科院所從事環評工作居多。這樣一種格局意味著環評報告編制單位與環評報告審批單位存在著利益的同一性,如此一來,如何保證環評應有的獨立和公正?

  明了這層背景,就能理解陳吉寧部長本次承諾的重大意義。如果環保部自己能夠率先垂範,將下屬的8個環評機構事業單位從環保部脫離,斬斷本部門與環評機構可能存在的利益勾連,其他環評機構還有什麼理由非得與權力拉拉扯扯不可?

  讓環評與權力脫鈎,使環評機構和環評專家真正成為獨立的第三方,這是中國環評制度改革至關重要的一步,也可能是最難邁出的一步。如果這一步進展順利,相信其他改革也會水到渠成。比如按照其他國家的經驗,環評中的公衆參與和同行評議環節不可或缺,一個項目的環境評價,既要有相關專家的參與,也要有與該項目相關的公衆參與,每個項目都要召開至少一個以上的聽證會,以達到利益的平衡,同時環評報告書除商業涉密處外必須全面對社會公開,以方便公衆及業內人士監督。

  在充分市場化的前提下打破封閉走向開放,恢複環評制度應具的公信力大有希望。也只有存活在此種制度之下,環評於公共生活的意義才會真正凸顯。(來源:雲南信息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