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排斥乙肝病毒攜帶者是冷漠更是權利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03 08:09:14


  盡管有調查顯示,超過86%的網友表示,自己能够接受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同處一個環境。但吳昕怡不幸地生活在了一個沒有人願意與之共處的環境裡,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當學校有關人士說出“如果能早點發現,誰都不會冷漠地去處理這個事”的話語時,筆者感到的同樣是冷漠。什麼叫早點發現?讓乙肝病毒攜帶者住進單獨的宿舍本身就是非常壞的征兆,作為師範大學的管理者,難道真的不明白這種對學生的變相排斥,或者說叫拋棄,就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嗎?

  生命的消失,讓一切辯解顯得滑稽和無關緊要。這讓筆者想到了“周一超悲劇”和張先著的“反乙肝歧視第一案”。2003年,浙江大學畢業生周一超參加公務員招考體檢,查出乙肝“小三陽”,被拒絕錄用而洩憤殺人,他用這一過激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2003年,張先著同樣因體檢查出攜帶乙肝病毒,被安徽省蕪湖市人事局拒絕錄用,繼而提起行政訴訟——“全國首例乙肝歧視案”。遺憾的是,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對乙肝群體充滿了偏見和無知。

  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至少現有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1.2億人。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即使飲用乙肝病毒攜帶者制作的飲料和烹調的食品,也不會對他人造成任何傳染。但在現實生活中,乙肝病毒攜帶者被社會和公衆以不同的理由、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拒絕和隔離,他們的受教育權、健康權、勞動權等公民權利被嚴重侵犯。

  吳昕怡被安排單獨宿舍,實質就是歧視和排斥。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人們一旦對某個群體有了偏見,就會拒絕對其進行公證客觀的認識,形成“偏見-隱瞞-誤解-偏見”的惡性循環,恐懼心理的匯集和無意識反射,就形成了社會排斥。這種排斥就如傳染病毒,但它的傳染性比乙肝甚至強大十倍乃至百倍。

  吳昕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能改變這種排斥嗎?這是一個問題。(來源:南國早報 作者:朱四倍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