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排查精神病要防“被精神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0 14:52:28


  “對人過分冷淡,寡言少語,動作慢,什麼事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近日,成都市雙流區衛計局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獎勵提供精神病患者綫索的微博,列出關於精神障礙者的11條行為,呼籲公衆若發現符合11條中任何1條的人士,及時爆料獎50元,如果經專業鑒定確診1例精神病患者,再獎勵300元。

  受傳統觀念影響或者家庭困難,一些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諱疾忌醫。近些年來,有關精神病患者被鎖家中遭受非人虐待的新聞不時見諸報道,而精神病患者暴力傷人殺人等惡性案件也時有發生。每當事件發生後,輿論都呼籲加大精神病患的排查力度,盡早篩查出精神病患者,讓他們得到及時地關愛和救治,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隱患。

  事實上,國家衛計委等部門一直在推進此項工作。然而,成都市雙流區衛計局搞的有獎排查精神病患者的舉措,獲得的好評寥寥無幾,引來的卻是質疑聲一片,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有獎舉報精神病患者的形式欠妥,至少會招致公衆誤解。表面看來,有獎舉報可以調動群衆的積極性。可是,這種大張旗鼓地有獎舉報,有可能讓一些人將此作為打擊“仇家”的工具,更可能令一些人視為發財的手段,成為利益驅動下的胡亂舉報,不僅給被誤認作精神病的正常人帶來困擾,還撕裂人際間的正常關系,引發衝突。盡管雙流區衛計局稱,爆料人領取綫索獎勵時要簽保密協議,對爆料人的信息進行保密,爆料人也須對自己所爆料的內容保密,但這并不能消除上述憂慮。

  而雙流區衛計局所公布的“精神障礙者11條”,也太過模糊、粗疏,帶來人人自危的恐慌感。比如,有人就說,“話多是精神病,寡言少語也是精神病;宅在家裡是精神病,外出活動多了也是精神病,今後甚至連自言自語都不可以了。看來不"被精神病"簡直難於登天。”對此,雙流區衛計局稱,這“11條”并非“標准”,只是“有傾向性的表現”,是否患有精神病必須由相關機構進行專業鑒定,不可能單憑這十一條就能判斷。問題是,你發布微博時并沒說明白,由此造成的誤導算誰的?

  我們理解雙流區衛計局官方搞有獎排查精神病患者的善意,然而,開展工作,服務社會僅有善意是不够的,還需把工作做得細致專業,講究個科學的方式和方法,不是嗎?(來源:每日新報 作者:宋學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