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旅游“黑名單”能有多大威懾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6 08:33:15


  《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已超18個月,至今只有24人上榜“黑名單”。10月10日,中青報刊文《那些上了旅游“黑名單”的人受到哪些影響》,稱因缺少完善有效的采集、認定、懲戒機制,上了行業或者地方旅游“黑名單”的人多數并未受到“一處受罰,處處受限”的實際懲處。

  “黑名單”上的人會受到哪些影響?看完報道的感覺只有4個字:沒啥影響。或許我們可以用制度剛剛建立、還在探索階段來解釋,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是否從一開始,“黑名單”的威懾力和執行效果就被高估了?“黑名單”制度作為輔助手段尚可,卻非提升全民旅游文明水准的靈丹妙藥。將重點放在日常的狠抓嚴管,將一切納入法治軌道,才是治本之策。

  “黑名單”制度設計的初衷,是為了增加游客不文明行為的道德成本和信用成本,從而倒逼游客遵守公共道德和社會規範,但從實際效果看,一些舉措并不具備現實基礎和可操作性。在采集渠道上,究竟由誰負起主體責任并未明確,地方旅游主管部門行政資源有限,無論采集還是舉證都力不從心;景點和旅行社則出於利益驅動,更願意選擇息事寧人。目前列入“黑名單”的游客,多是被媒體報道曝光後影響較大,旅游部門才會被動回應。在公衆看來,難免有“逮到誰誰倒黴”之嫌,制度的嚴肅性和約束力并未體現。

  在懲戒力度上,“黑名單”制度更是綿軟。所謂“必要時向公安、海關、邊檢、交通、人民銀行征信機構通報”太過空泛,從各地的實踐看,聯合懲戒仍停留在紙面上。難怪上榜游客在采訪時不以為恥甚至沾沾自喜。即使在旅游系統內部,很多處罰措施也難以落地,如大多數景區都不是實名制,沒有一人一票的限制,又怎能及時發現“黑名單”游客,并將其拒之門外呢?

  有專家建議盡快建立有效的聯動懲戒機制,增強制度剛性,但別忘了,“黑名單”制度畢竟只是一份規範性文件,并不能剝奪公民的基本權利,如果要加大懲戒力度,必須通過嚴格的立法程序實現。然而一旦懲戒力度加大,對於那些輕微的不文明行為,就會有以法律幹涉道德的嫌疑,而對於那些損毀文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已經有相應的法規懲處,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旅游“黑名單”是個好東西,只是不要過於理想化,指望它能解決所有問題。游客文明素質的提高,一在於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質,二在於景區、交通管理的規範化、人性化,三在於各執法部門違法必究、執法必嚴。這些都做到的話,還需要這份旅游“黑名單”嗎?(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劉大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