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必對氣象局停止霾預報過度焦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21 18:56:25


  1月17日晚間,中國氣象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氣象局立即停止霾預報預警工作。據悉,之前氣象局與環保部門在發布霾相關信息時經常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這次將要出台一個聯合工作機制,以後霾預警該怎麼發,由誰來發,正在進一步厘清職責劃分,會有一個會商機制,避免在公開發布中出現兩種口徑的“預警”引發誤解。

  筆者是一個跑步愛好者,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天氣預報APP,看一下即時空氣質量指數,以決定是否進行室外活動。相信很多人,通過天氣預報看空氣質量指數尤其是霾,也就是PM2.5指數,已經成為慣例和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說,天氣預報霾預報預警,已經成為一種公共產品。當這種習慣一下子被打亂,當“供應商”不再提供這個已經習以為常的公共品,大多數人肯定一下子不習慣。

  不習慣的背後,更多的是焦慮與不安。焦慮與不安之緣由,并不在於誰被停止,而在於發布主體的轉移和過渡,會不會影響公衆對於空氣質量預報這一公共產品的正常獲得,會不會對公衆的知情權造成侵害。

  這種焦慮與不安,至少包含兩個層面:一是發布主體由多個集於一個,信息由分散到壟斷,民衆對於具有壟斷屬性的物品,具有本能的排斥和抵觸心理。同時,信息渠道收窄,選擇性上減少。二是新的發布主體也就是環保部門的技術與數據,與氣象部門相比,哪個更科學、更可信?畢竟,在此前已經曝出有的環保部門在監測設備上動手腳人為幹擾數據和數據造假的醜聞。

  從根本上來看,由誰來提供“霾預報預警”,應該是個技術問題,而不是社會問題。同一個城市、同一個時間,氣象台發布霾橙色預警,應急辦發布紅色預警,環保局發布藍色預警,不同機構發布關於霧霾天氣不同“顔色”的預警,“同一片霧霾,不同顔色預警”的錯亂,在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時代,的確是不應該出現的事情。這種錯亂,一是容易引發公衆對於“到底該信誰”的迷惑,讓民衆的應對措施也手忙腳亂。二是這種“玩笑式”預警也消弭政府公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