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勒索病毒”肆虐引發的思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7 16:35:52


  自5月12日以來,互聯網內外一直頗不寧靜。因為“勒索病毒”肆虐,全球深陷“網絡浩劫”。包括中國、俄羅斯、英國、美國在內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被這個頑固的病毒攪得雞犬不寧。

  “勒索病毒”是什麼鬼?有消息稱,該病毒是源自美國國家安全局遭洩露的病毒武器庫,這種病毒會通過郵件、網頁甚至手機侵入,使文檔等資料全部被“黑客”加密鎖定,只有支付“黑客”所要求的贖金(比特幣)後,方能解密恢複。染上此病毒,政府部門運轉不靈、加油站停止網絡支付交易、教學系統癱瘓等等,損失慘重。

  這種病毒會不斷翻新、變種升級,目前還沒有“解藥”。除了被動打補丁、提前備份重要資料,以及提高警惕不隨便點開陌生網站進行預防之外,也沒有更好的防範措施。當然,中毒之後還可以通過重裝操作系統來解除勒索行為,但需要付出重要數據文件不能恢複的代價,這種“魚死網破”的方法顯然也是無奈之策。

  “勒索病毒”并不是什麼新型病毒,早在幾年前就有,而且一直不斷出現,但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也鮮見公開發布的網絡安全預警和緊急防護措施。由於此前未引起足够重視,當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世界蔓延,自然讓人措手不及,這暴露出我們在網絡安全預警和緊急防護機制方面還是後知後覺的,存在不小的漏洞。

  在電腦病毒頻現的網絡時代,有些網民其實也并未長多少記性。吃過“灰鴿子”“熊貓燒香”等電腦病毒的虧,依然我行我素,沒有養成良好的安全上網習慣,網絡安全意識不強,讓病毒得以長驅直入。

  “勒索病毒”引發的思考不止於此。對於科學技術和信息化的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應當反躬自省。我們是否狂妄自大,過於迷戀技術帶來的便捷?是否也正經受著科技的“反噬”而不自知?畢竟人類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家愛德華•泰納就發出過警示:技術不僅沒有給人類締造福祉,反而極大地報複了人類。如今,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將全世界連接起來了,各行業都被網絡技術滲透,這也預示著人們已經離不開網絡了,時刻置身於危險的境地,一旦遭受網絡“無解之毒”,後果不堪設想。“勒索病毒”就以異常迅猛的方式給我們上了一課。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把雙刃劍,把控不好,不僅研發者自食其果,無辜者也會被連累受害。當然,科技本身并無善惡之分,關鍵是看它掌握在善者還是惡者手中。要防範技術“反噬”,就必須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不能任由人類對科技進行盲目、無節制地發展之外,對現有的先進技術進行嚴密管控,防範因遭洩露而落到邪惡之徒手中禍害社會。因此,一個通過科學倫理與法律規範等措施來創建的科學防範體系不可或缺。而對於如何開辟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人類還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強烈的自省意識。(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謝仕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