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托老所難進社區” 社區養老需打破“鄰避效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22 20:39:24


  國務院在《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撑的養老服務體系。打造居家養老體系的過程中,社區配套的支撑不可或缺,這也正是新建社區紛紛預留養老服務場所的關鍵所在。

  對於家有老人者而言,社區配建養老場所無疑能大大減輕後顧之憂,不過,對於那些家裡沒有老人的人來說,他們更在意的是,養老場所占據了一定的公共空間。其實,無論家中是否有老人,多數人都對社區配建養老場所持肯定態度,問題是,很多人不反對建配套養老場所,但反對建在自己的身邊。

  其實,除了社區養老場所之外,城市公共生活的很多地方都存在類似的“鄰避效應”——垃圾中轉站、變電站、公共厠所……每個城市都有一些這樣的建築或設施,它們對於城市以及市民意義重大,但卻沒有人願與之為鄰。既需要又不想與之為鄰,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它們“趕”到別處。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如果人人都不願與之為鄰,這些公共設施如何能在城市中找到容身之所?以此而論,對於那些公共設施,每個人都應該多一些公共精神,畢竟,所有人都是其中受益者——即使眼下家中沒有老人,但每個人最終都將老去,家門口養老何樂而不為呢?

  所謂“鄰避效應”,不僅僅是一種自私的利己主義,在很多時候也是因為項目決策或實施存在程序瑕疵,以至於使人避而遠之。隨著公衆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必然對公共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出更高要求,只有為公衆提供充分表達訴求的渠道,才能最大限度贏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就社區配建養老機構而言,政府不僅應出台各類技術規定,更應在審批階段打好提前量,敞開大門讓群衆深度參與,尊重民意、平等溝通、信息公開、并出台相關利益補償機制,以此來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建立在政府、開發商、民衆三方無障礙溝通和全程參與的基礎上,當能走出一條破解老齡化社會難題的新路子。(來源:大河報 作者:張欣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