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叫停“互助獻血”,立法還須先行
http://www.CRNTT.com   2018-02-22 16:48:04


  實行了將近20年的“互助獻血”,將在一些地方退出歷史舞台。

  北京市衛計委與北京紅十字會日前聯合下發了一個《關於強化無償獻血與臨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通知》,決定於2018年2月10日起停止開展互助獻血。

  其實,叫停互助獻血的,并非北京一地。據有關報道,早在2012年,武漢市就曾暫停互助獻血,後又允許每年春季、夏季血液供應緊張的時候,短暫開展互助獻血。2017年下半年以來,廣西南寧、四川等地也相繼發布政策,稱已經暫停或擬從2018年3月起,全面取消互助獻血。

  之所以叫停互助獻血,自有充分的理由。在現實生活中,每逢獻血的淡季,互助獻血就有變味的跡象。血液中心對醫院的互助獻血量進行考核,醫生和護士則以安排手術等事項,動員患者家屬獻血,讓本是自願的互助獻血,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強制色彩,多了一些要挾的意味。

  當然,互助獻血最大的問題,還是催生了“賣血”亂象。早在2015年,《新京報》就曾刊登報道,曝光北京部分互助獻血淪為“有償獻血”。現實中,“血頭”或“血托”以低價招募社會人員,假扮病人親友去互助獻血,然後將用血指標高價賣給需要的病人,從中獲取不義之財。在供求關系失衡的情況下,這一成本往往被轉嫁到真正的患者身上,而“賣血”亂象卻難以杜絕。事實上,互助獻血下的“賣血”亂象,已或多或少地影響到血液安全。

  盡管如此,與個人和團體無償獻血相比,互助獻血具有更明確的指向性、目的性,獻血者與用血者之間,通常是親戚、朋友、同事、鄰居等關系,或者間接的某些社會關系。當無償獻血者嚴重不足時,通過互助獻血,可以迅速動員獻血者,從而緩解供血不足。

  也正是考慮到這種客觀功用,互助獻血通過立法形式得以確立。《獻血法》第15條明確規定,“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并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除了法律,行政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也都對互助獻血作出了明確規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