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承恩故居還是六小齡童故居”為何能成為話題?
http://www.CRNTT.com   2018-12-12 22:50:19


  收起廉價的義憤填膺,也許我們必須得承認——說真的,不是演員六小齡童擋了吳承恩老先生的光,而是吳承恩故居赤裸裸地蹭了演員六小齡童的熱度。

  事實再是清楚不過的:六小齡童既沒有參與展陳設計,也沒有幹預館內工作,更沒有染指門票分成,反倒無償捐贈過不少展品。相反,館方在營銷創意上,卻始終緊抱六小齡童的“大腿”:比如紀念館在聲明中回應,自受聘擔任吳承恩故居紀念館名譽館長後,館方在門口掛一張他的照片并在下方標注“吳承恩故居名譽館長六小齡童先生祝您旅行愉快!”又比如去年9月,當地的吳承恩故居廣場還特地命名為“六小齡童廣場”,齊天大聖蠟像入駐猴王世家藝術館。再比如今年1月,淮安為了紀念六小齡童一家的對於猴戲的貢獻,就鑄造了三個銅雕,分別是六齡童、小六齡童、六小齡童三位……凡此種種,居心昭然。

  說這些的意思,并非是要為誰信用背書,而是在吳承恩故居之爭上,我們當清楚事件的是非本源與利害關系。第一,吳承恩故居靠演員來帶流量的心思,早就一目了然,甚至是一脈相承的。這本來也沒什麼奇怪的,吳承恩是寫孫悟空的,六小齡童是演孫悟空最好的,只要“吃相不是太難看”,彼此相得益彰也是有可能的。第二,“這裡到底是吳承恩故居還是六小齡童故居”之所以成為話題,在於文化傳承與發掘的跑偏,責任不在演員、而在於運營管理的官方之意。說得更直白一點,吳承恩故居紀念館之所以讓人恍惚有種本末倒置的錯覺,恰在於管理者也不清楚紀念館的真正賣點在哪裡,思量來思量去,最後只能打六小齡童的主意。

  輿情汹湧,按照“所見即所得”的邏輯,自然容易出現批評的偏差,以為這是演員蹭了歷史名人的熱度,但殊不知的是,事實上卻是黯然低調的名人紀念館一門心思在流量思維下沾著演員的名氣之光。有人難免憤憤然:一部流芳千古的《西游記》,難道還需要一個名演員來扛人氣?這個提問當然義正辭嚴,真正的問題是:館方明白吳承恩故居的紀念意義何在嗎?或者說,這種文雅有餘、流量不足的文化故居,能速成地兌現為地方旅游或招商的名片嗎?理解了運作者的這種“焦慮”,才能理解六小齡童的照片為何會大張旗鼓貼上了吳承恩故居的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