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GDP增速具體目標。報告中說,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
不設定GDP目標,這在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非常罕見。一方面,的確顯示出今年國內外環境的特殊性、複雜性,發展任務的艱巨性;另一方面,也給各地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不必一味追求數字增長,而是真正把著力點放在“六保”上,以保促穩、穩中求進。這其實是讓發展回歸“民本”。
衆所周知,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出口。今年由於疫情全球性的大流行,“出口”這駕馬車步履維艱,這也讓大量中小微企業面臨困境;而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又傳導至就業,就業者失業或收入降低也將影響消費預期。而若執著於“投資”,既需要大量寶貴的資金,又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對於“救急”幫助不大。
因而,不設定具體增長目標,也體現出中央政府在複雜環境下的“底綫思維”和清醒的“戰略意識”。這種務實作風是當下迫切需要的。
當然,不設定增速不意味著沒有目標。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說明,守住“六保”底綫,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六保”將成為各級政府貫穿全年的目標任務。
在新的目標下,各級政府今年的施政重點也將不同以往,具體政策也要大幅調整,要緊盯“六穩”“六保”,棄掉那些一味為了增速而推進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花架子,真正把錢花在刀刃上,讓民衆和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歸根到底,不設定明確增速數字目標,這絕不是責任的放鬆,只意味著對各級各地政府的考核將更全面、更實在,更以人為本、更實事求是;真正走出一條有效應對衝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來源:新京報 作者:思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