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莫讓“任性管理”扼殺城市煙火氣
http://www.CRNTT.com   2022-07-05 19:16:23


  當地街道為什麼將中文招牌換成拼音版?這種中國人看不全懂、外國人看不明白的迷之操作,到底出於何種考慮?街道工作人員說法是,為了統一美化那一排沿街商鋪。可是,拼音店名并不顯眼,消費者一眼望去,看不清楚也整不明白,這樣的店招失去了宣傳與識別的基本功能,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更何況,將好好的中文招牌換成拼音,既沒有考慮到公衆閱讀習慣,也沒有考慮日常語言文字規範,又何來“美化”效果?可以說,這種自以為是的瞎折騰,不僅不能帶來“美化”效果,還破壞了店招本應有的功能,“一刀切”的做法更扼殺了城市的“煙火氣”。

  值得警惕的是,像拼音招牌改來改去折騰商戶的“有權任性”層出不窮。上海、西安、昆明等地都曾出現店招被統一成黑底白字的現象,被網友戲稱為“清明風”“殯葬一條街”。許多地方以“規範管理”為由,對街道商鋪招牌進行規劃整頓,說是為了城市美觀,結果卻“醜態百出”。

  歸根結底,個別基層管理者“昏招”頻出的任性背後,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作祟。尤其需要反思的是,這種荒唐的做法當初是如何通過決策的,個案背後又暴露出基層治理過程中,哪些值得警惕的共性問題?從以往的案例來看,至少暴露出三個問題:一是,管得太寬了,在一些“小事”上,似乎“管得太多、服務太少”,甚至有時候做出一些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事,違背常識的做法常常讓人看了哭笑不得。二是,決策的隨意性,街道說一句“為了美觀”就能讓店家統一招牌,讓人們熟悉的生活環境一夜之間“大變樣”?哪怕走訪幾個商家、聽取他們的意見,都不至於這麼輕率就作出決策。三是,可能存在因利益驅動、與店招制作商家共同牟利的情形,從而“指定統一裝修”。

  從根本上說,無論是哪個問題,都說明在一些地方的基層治理中,還是缺乏公共服務意識和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脫離群衆、不顧實際情況,沒有真正做好管理和服務的相統一,缺乏治理的精度。要杜絕此類行為,除了責令決策、執行部門自費恢複被亂改的門店招牌外,更需要追究相關人員亂作為的責任,隨意決策要承擔失誤的後果,違法牟利的更應當接受法律的懲戒。唯如此才有震懾作用,方能把權力關進“籠子”,讓管理不再任性,讓治理更有精度。(來源:泉州晚報 作者:鄭運鐘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