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財政收入將破10萬億 減稅正當其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2 22:31:06  


 
  在大部分省市,地方稅務部門採取了超額徵稅數額留作獎金的激勵機制。在這種機制的驅動下,每個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卯足了勁,拼命徵稅,只求能多拿獎金,根本不顧納稅人的痛楚。所以,要想實現減稅的目標,還得先從稅務部門入手。主要措施就是改變目前這種不恰當的激勵機制,縮減地方稅務部門的徵稅範圍,精簡龐大的徵稅人員隊伍,不再給地方稅務部門提供撈油水的機會。

  解決了稅務部門阻礙減稅的問題,接下來要考慮的便是減多少稅才合適。其實,這不是一個絕對數量的增減問題,不管徵稅數額多少,都會有人覺得稅負過重,原因在於納稅人覺得自身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前陣子“三公”經費公開時一些部門的遮掩就是一個例子,納稅人交了錢,卻很難搞清楚這些錢花在何處。我們不妨看看北歐國家,稅率普遍很高,最高達50%,而公眾對此卻沒有很大的抱怨,因為交上去的稅落到了實處,公眾享受到了切實的高福利,如此交稅,公眾當然不會“痛苦”。借鑒北歐的經驗,中國如果能提高國民的福利待遇,並且讓公眾能監督稅收的使用,中國的稅負痛苦指數或許就不會“榮”登三甲。

  另外,減稅不能以犧牲公共資源為代價。提到減稅,很有可能是表面上減了,實際上卻在公共資源上動手腳,比如減少公共福利,降低公共設施的質量,減少公共產品的投放等。在公共資源不縮水的前提下減稅,才是合理的減稅。

  著名經濟學家李煒光教授曾在公開場合說過,中國歷史上但凡盛世太平,都是從減稅開始的。從漢朝的“武昭宣盛世”,到唐朝的“開元盛世”,經濟文化發展欣欣向榮,主要原因就是堅持實行減稅。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今年財政收入將突破10萬億,筆者以為,減稅正當其時,只有適時減稅,才能實現國與民同富的目標。(時間:9月22日 來源:中國經濟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