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煤老板的發家史 國有資產的流失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31 19:05:35  


 
  眾所周知,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國有資產轉讓是需要經過評估的。特別是采礦權的轉讓,更需要履行嚴格的審批程序和科學的評估測算,並公開掛牌交易。那麼,興無煤礦在轉讓過程中,到底有沒有進行評估呢?為什麼儲量14000多萬噸的煤礦,轉讓價格只有區區8000萬元呢?轉讓價格到底是由誰來確定的呢?

  要知道,在超低價獲得興無煤礦采礦權沒有幾年時間,刑利斌的個人資產就迅速攀升至幾十億元,並為他在以後的日子裡繼續在柳林及其他地區收購采礦權、開發新的煤礦以及海外上市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興無煤礦這只“利潤奶牛”,可謂是不吃草、只產奶。

  也許,對當時財政收入只有2億元的柳林縣來說,8000萬元的轉讓款,已經夠豐厚的了。殊不知,就是這種眼前利益和短期行為,卻使數億、數十億、上百億的國有資產,一下子全部流失到了個人手中,成為造富的一個典型。更具諷刺意味的是,10年後的今天,刑利斌竟然用一場耗資7000萬元的女兒的婚禮,回應了當年柳林縣政府轉讓興無煤礦是何等的荒唐、何等的不負責任。

  都說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需要擔責,但是,興無煤礦的轉讓,有沒有人擔責呢?擔了什麼樣的責呢?政府在行使行政行為和履行職責過程中,竟然如此不負責、不作為,國有資產又如何能夠不出現大量流失的現象呢?

  眼下,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呼聲再度響起,特別是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的“障礙論”,更是把國有企業不私有化中國就沒有前途的“政治高度”。我們不禁要問,面對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國有企業改革大量造富的現實,“思想十分前沿”的經濟學家們,為何全然不見、閉口不談呢?難道所謂的經濟學家們,真都變成了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了嗎?

  有一句話叫書生誤國,因為,那些自以為文化底蘊很深、知識面很寬、思維很超前的書生們,成天躺在書本裡、幻想中,構思所謂的改革思路、改革路徑,而全然不顧在他們的思路和路徑背後,卻隱藏著太多太多的危險。

  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強大,得益於改革。但是,經驗決不是把國有資產進入少數人的腰包,而是調動所有人創業致富的積極性。如果改革就是把國有資產分光吃盡,讓少數人致富,中國反過來會毀在改革的手中。

  改革進行到今天,已經停不下來,關鍵是,改革之路不能成為國有資產流失之路。“一夜暴富”,不能再在中國的改革中出現。(時間:3月31日 來源:中國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