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名樓假古董”申遺是對歷史的大不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6 14:44:02  


 
  如果聞名遐邇的十大名樓通過申遺得到更好的保護和文化傳承,是功德無量的事,公眾沒有理由不喝彩。但顯然不是這麼回事。據現代快報記者的採訪得知,十大名樓打包申遺,名和利是緊緊捆在一起的,因為其中有不少“名樓”屬於近現代重建的假古董,更有甚者,南京閱江樓的年紀只有11歲。上幼稚園的水平,去爭取“世界遺產”的名號,不說貽笑大方,起碼也有些名實不符。何來保護和傳承之義呢?

  假古董申遺,成功的概率肯定不會太高,那麼,地方政府突來這一衝動,眼睛裡盯著的,大概是申遺或者世遺的“含金量”。作為世界遺產,便是被國際社會承認的世界級名勝,可以招攬更多的遊客,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比如遼寧桓仁的五女山山城,2004年成功申請成為世界遺產,隨後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2005年,桓仁縣接待海內外遊客首次突破100萬人大關,創旅遊收入5.4億元,比5年前增長了8.3倍。擁有38項世界遺產的西班牙每年吸引著全世界約6000萬名遊客,創造了250億美元的收入; 雲南麗江古城,申遺成功後遊客數量連續多年年均增長10%以上。

  一個不太有名氣的景點,一旦進入世遺行列,身價倍增。這樣的誘惑,確實會令申遺的初衷世俗化、功利化。而我們要看到申遺的背後,是成本難以控制的弊端。從媒體公布的數據來看,河南登封的“天地之中”申遺政府9年花費了8億,五台山光景區整治搬遷等費用就花了8億元,而“中國丹霞”申遺價碼則升高到了十幾億。各地政府在申遺上的花費可謂不遺餘力。天價申遺,最後要用民眾的門票、納稅人的財富來買單。得失利弊,權衡尤難。

  此外,由於世界遺產原真性和完整性的要求,申請項目幾乎都要花巨資修繕和讓路。媒體爆出的廬山申遺將萬人大搬遷,就遭到輿論的強烈批評。“申遺”變成地方的“形象工程”和“漲價工程”,運作成本和公共資源的浪費也不可避免。如此勞民傷財的申遺,既是對歷史的不敬,也是對文化的不敬,更是對人民的不敬。申遺熱必須要潑冷水!

  世遺大會中國代表團成員、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王鳳武透露說,目前中國具有“申遺”意願的項目多達200個,根據一個國家每年最多只能申報兩個項目的新規定,中國完成所有項目的申報至少需要100年。

  中國青年報一項社會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公眾不贊成無節制的申遺,也不會衝著“世界遺產”的名頭去旅行。但願這些棒喝的聲音,能夠讓沉浸在申遺衝動中的部門猛醒。(時間:11月6日 來源:現代快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