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有違規的勇氣”是典型人治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9 11:32:19  


  2007年,江蘇贛榆縣柘汪鎮響石村的2000多畝土地被征用,但從2011年12月以來,500多戶失地農戶再也沒有拿到國家的糧食直補。柘汪鎮鎮長顧少波稱,錢如果全發放給農民,農民可能一年就花光。顧少波說,共產黨員為的是大家的利益,有時需要有勇氣去違反點規定。

  這位鎮長的言辭算得上是官員雷人語錄的新詞條,早聽說共產黨員有勇於爭先、勇於吃苦的勇氣,卻從未聽說要有違規的勇氣這樣的驚人之語。若人人都按照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那還要規定幹什麼?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的底線,更是政府部門的工作底線,不管是黨員還是官員都沒有理由成為“法外之地”,這個道理不言自明。

  人們自然可以因此而指責這一官員缺乏法治意識,但值得注意的是,看著這位官員大大方方地承認、振振有詞地辯解,根本打心眼裡就沒覺得這是錯的。在一個現代政府中,這樣的道理根本是講不出口的。公民如何花錢是自己的權利,甚至可以說,村民擁有把錢一年花光的自由,政府可以進行宣傳與服務,卻不能像父母收繳孩子“壓歲錢”一樣支配補償款,這已經不是“違規”的問題,而是對村民財產權赤裸裸的侵犯。

  不可否認,這只是一個極端的個例,但事實上,類似的思維在很多官員的潛意識中很有市場,事實上基層違規使用徵地補償款的事件時有發生,“怕農民一夜花光”“為了大家的利益”這樣的理由也不是第一次出現。甚至可以說,類似的思維是“有傳統”的。我國自古以來有著“人情社會”的傳統,以至於人情常常會成為控制別人的理由,時不時就會出現處處替對方著想的“人情邏輯”。比如,在舊時代,當父母干涉子女婚姻,以至破壞後者的幸福時,卻總是說“我們是為了你好”。在官民關係中,人情文化的種子開出的常常是“人治”的花朵,也就是所謂的“父母官思維”。

  表面上看,是有些官員總覺得百姓是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干預一下是“為了你好”,但事實上,當官員過度干涉百姓的自由和權力的時候常常是為腐敗留下了更多的操作空間,讓百姓的切身利益受損,更會降低社會資源分配的效率。所以我們希望官員們能少講一些“為大家利益”的人情,多講一些保障個人權利的法治。(時間:4月9日 來源:華商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