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景區門票花樣多,只因管理辦法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3 11:14:35  


  據媒體報道,日前國家有關部門下發“優惠令”,各地景區紛紛打出“降價牌”。國家發改委4月25日在其官網上公布,“五一”期間,實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1200餘家景區提供優惠票價,整體降價幅度近20%。但記者調查卻發現,看似“含金”的優惠,在一些景區卻變成了種種“含水”的“文字遊戲”。

  按照記者調查的情況,景區門票的“文字遊戲”包括,部分熱門景點不在降價範圍,如八達嶺長城、雲台山等;在時間上做文章,如安徽的黃山景區、九華山風景區、天柱山風景區優惠期是5月2日至5月4日;先多漲後少降,如四川峨眉山旺季門票從150元升為185元,此次“五一”又降至165元,較漲價前還高出15元等。“文字遊戲”可謂五花八門,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趁火打劫,趁著“五一”小長假好好地再撈上一票。

  說實話,我們也找不出理由認為國家發改委的賬是算錯了。以靜態和刻板的算賬方法測算,全國各大景點的門票確實都降了,降幅也確實達到了20%左右,應當是給了遊客很大的讓利。問題是,如果用動態和靈活的方法測算,所謂的讓利,似乎又有了太多的貓膩。因為,只有遊客得到實惠的讓利,才是真正的讓利。而從前面所反映的幾種情形來看,表面上的讓利,實質隱含了更大的爭利,遊客多掏了錢,卻要對景區和相關職能部門心存感激之情。就像四川峨眉山景區一樣,明明多掏了10%的門票,卻要付出10%的感激之情。這怎麼讓遊客心安,又怎麼讓遊客對“優惠令”信服呢?

  我們說,對景區下發“優惠令”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應付公眾的情緒、應對輿論的質疑,而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優惠,激發居民的旅遊熱情,吸引更多的遊客,從而達到激活內需的目的。因此,“優惠令”決不能浮於表面,流於形式,而應當付諸行動,落到實處。哪怕降幅小一點,實惠少一點,也比形式上的降價好。

  問題在於,有關方面在制定降價議案、下屬優惠計劃過程中,更多的是站在部門利益的角度,以形式高於內容、表象高於本質的姿態,算算表面賬、做做表面文章就認為是作為了,認為是改革創新了。殊不知,這樣的作為與改革創新,比不作為和不改革創新還要壞,還要不可取。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現象並不少見。很多政策的制定與出台,從醞釀開始,實際就已經進入死胡同了,就沒有真心想將某項工作做好、做出成效。不然,就不可能走樣、不可能沒有任何效果,甚至產生相反作用。

  我們常常將這樣的結果稱之為政令不暢、政令不通,但是,卻很少有人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難道地方政府、職能部門都是獨立於中央之外,錘於體制之外嗎?顯然不是,而是相關職能部門在管理上缺乏手段、缺乏辦法、缺乏能力。相反,如果相關職能部門在制定和執行政策過程中,不僅充分考慮政策可不可行,還充分考慮政策能否得到執行,且採取強有力的手段,密切監督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企業與單位執行已經出台的政策,否則,就依照國家法律、規定予以追究,誰還敢雲抵抗政策、聲勢政策呢?

  毫不客氣地講,像門票降價這樣的事,對百姓來說,實在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畢竟,能夠外出旅遊的居民,所占比重還是很小的。像房價調控這種事關每個百姓利益的真正的大事,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都敢公開對抗,更別說門票降價這樣的小事了。

  小事也好,大事也罷,道理卻只有一個,就是政府管理到底應當怎樣進行,怎樣才能讓政府管理不流於形式、成為擺設。

  更重要的,中國已進入改革的“深水區”,如果面對各種矛盾和問題,也像景區門票降價這樣管理,要將改革向“深水區”推進,並取得預期效果,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政府必須首先轉變職能,轉變管理方式,轉變工作作風,轉變習慣思維,真正用改革創新的手段與方法,將確定的各項工作目標、工作要求,能夠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而不是流於形式、流於一般的會議布置、文件傳達,使中央的各項決策總在會議、文件、辦公室打轉。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沒有思路和方法的政府,一個不敢與傳統惡習鬥爭的政府,是不可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改革創新的,是不可能向利益集團發起挑戰的。(時間:5月3日 來源:中國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