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8億招待費到底對誰傷害太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9 11:10:59  


  央企上市公司動輒億元的“招待費”引發各方關注,上市公司年報數據顯示,中國鐵建等公司“業務招待費”逾億元確有其事,其中中國鐵建年報中“業務招待費”一項達8.37億元居於全部上市公司首位。但中國鐵建監事會主席不認為巨額招待費存在問題。該企業新聞處人士在接受採訪時,也懇求記者不要繼續追蹤報道此事,理由是這樣做傷害太大。

  中鐵建所謂“業務招待費”,指的是企業為生產、經營需要而發生支付的應酬費用,它相當籠統,並沒有明確的外延,企業經營產生的宴請、工作餐開支、贈送紀念品開支、參觀開支以及由此帶來的交通費等都包括在內。

  可以想見,八億多的招待費曝光後,受到了外界不少質疑。一年耗費八億多用於接待,高還是低,有無縮減餘地,這些另當別論。在此之前,中鐵建至少不要回避監督,給媒體和公眾知情權的實現開辟通道。身為國字號的央企,卻拒絕接受監督,無論如何都說不通。

  國企接待問題,沒有政府三公消費重大、普遍,但同樣涉及公共資金,而且透明公開本身也是國企責任的一部分。國企不同於市場化的企業,其特殊身份,不僅對應著中央和地方財政上的定額補貼,更賦予其在市場中競爭的政策性優勢與特權。有特權就有代價,就得承擔一定責任。這些年提到國企的社會責任,首先浮現的就是紅利問題,紅利上繳過低,確實體現不出社會責任,但是我想,在當下的國企運作格局之下,其首要的社會責任,倒不是紅利問題,而是收支透明問題。把收支理順,把財政問題說清楚,滿足公眾知情權,這才是國企最大的社會責任。

  國企理順收支,離不開外界監督。監督絕不是傷害,而是一種倒逼。媒體追蹤報道八億多招待費一事,的確會將其推至輿論前台,並引發質疑乃至詬病,但監督與質疑,絕非為了將其污名化。這和質疑紅會一個道理,質疑雖出自輿論,但根本上還是緣於中鐵建自身,緣於對收支透明的忽視,對於公眾監督的排斥。所有的監督,既是公眾對自身知情權和監督權的確權,也可以說是對被監督者的一種希冀,肩負公共責任的國企,必須有直面監督的勇氣。

  對於監督的理解,可以有兩個向度:把監督當督促,也就不會回避監督,勇於接受質疑並吸納民意及時改進,這種反饋和吸納機制,不管對於政府還是國企,會注入一股活力,使得其運作能夠更加理性,更加符合公眾的預期,長遠看,必然雙贏。但若把監督當傷害,自然會認為監督多餘,想方設法封閉起自身,“防火防盜防記者”,沒有了監督,自然也就失去了自我革新的動力。國企運行效率過低的問題,原因之一正在於此,一些國企往往在接受政府補貼和政策優惠時,把自己當國企看待,出現虧損,名正言順伸手要錢;而面對公眾知情權時,又往往將自身視作市場化企業,排斥監督。

  正因如此,該公司新聞處人員的把監督當傷害,認為媒體的報道是在“唱衰”,與其說是出於對負面報道可能污名化的抵觸,倒不如說是對自身定位模糊的某種偏執。這種偏執之下,中鐵建選擇性地利用其身份裡的雙重指向,逃避監督。對於這種異化的監督觀,就讓媒體的“傷害”來得更猛烈些吧,沒有刨根問底的叩問,八億多賬目的真相,只會淪為不可言說的羅生門,到那時候,真正被傷害的只會是無辜的納稅者。(時間:5月8日 來源:瀟湘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