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悼念一座未成先拆的城市廣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4 09:57:49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沿長城大街向西,是規劃中的隩濱多功能廣場,目前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但在幾個月前,這裡被稱作“濱河公園長城廣場”,從2012年就已開工建設。導致這樣一個巨大在建政府工程推倒重來的緣由,是前任縣委書記的調離。新任縣委書記對城市發展的思路不同於前任,提出要修改長城廣場的設計方案。按照新的“隩濱多功能廣場”方案,許多原來已經建成的設施,在新工程開工前都被砸掉。儘管“濱河公園長城廣場”項目團隊多次趕赴河曲、忻州,與新任河曲縣委領導班子溝通,修改設計方案,但始終未得到新書記的認可。

  比起新縣委書記的“不認可”,對於如此一項在建政府工程的推倒重來,更莫名驚詫的是該縣住建部門的回應。按照其表述,新的隩濱廣場“政府沒有出錢”,因為其資金來源寫的是“企業自籌”,招標人是中晉投資有限公司。問題是,如此一個沒有經濟收益的城市廣場,中晉投資有限公司為何要出巨資建設?退一步來說,縱然這是“捐助項目”,但地方政府無投入,絕不意味著就無浪費。企業財力,本應該投入到有著更大產出的領域,將其用於簡單的推倒重來之中,就是對社會財富的低效率使用—而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因為換了新的縣委書記。

  身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河曲縣,一位翻雲覆雨的新縣委書記,那座短期內拆了又建的城市廣場,它們就這樣再次驗證了早已流傳於民間的論定,一任領導一張藍圖,一些地方的發展和城市建設,往往不具有持續性。它們同樣也驗證了政績追求的某種畸形趨勢:城市的建設應該是自然繁榮的,理當遵循特定的客觀規律,但在不少地方管理者的眼中,城建越來越成為他們的政績製造地。緣於直觀和能被感知,城市規劃與建設成為許多地方官員最願意發力的場所。寧可去拆除一座即將建成的城市廣場,河曲縣委書記未嘗不正有著如此的心態,即便當地是貧窮的。

  貧窮是不能輕易“推倒重來”的理由,但顯然又不是唯一的那個理由。因為再清晰不過的一個悖論是:本應該集體決策的城市規劃,怎麼就悄然間異化為縣委書記個人的決定?作為常識,城市規劃中科學和民主都不可或缺,只有經過充分的論證,兼顧專家的意見和民眾的利益,城市規劃才具有足夠理性。一樣的道理,既定城市規劃的修改乃至推翻,亦必須經由相當的論證和討論。一份由“新來的縣委書記”就可以顛覆的規劃方案,它說明的更是權力在城市規劃中過大的裁量權,以及相關約束力量的缺失,譬如在城市規劃中習以為常的人大監督的孱弱。

  因為縣委書記換人,在建政府工程就推倒重來,其深層次的警示,只能是城市規劃和建設法制化的缺位。當然,這不是說就無明確的法規存在。經常被觀察家們拿出來的一番說辭是,《城鄉規劃法》中明確約定:城鄉規劃草案應予以公告,並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它方式徵求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其它法規中也有著相關的追究條款。但它們緣於粗線條和沒有強力的追責細則,經常難以被地方政府重視。無追責和重視,城市規劃的專業性,又注定普通公眾無法參與其中。這就導致了“順理成章”的結果:城市規劃更多是循官員意志而動,而非法定程序。

  從濱河廣場到隩濱廣場,從建設到推倒重來,發生在河曲縣裡的荒唐變臉,它中間到底有著怎樣隱秘的邏輯?河曲縣之後不能再有“河曲縣”,城市規劃的法定程序需要更精細化和“接地氣”。就在上月末,《廣州市城鄉規劃條例(草案)》進入該市人大三審階段,按照草案規定,只有在四種情形下才可以改規劃。這四種情形包括國家、省、市重大工程建設確需修改規劃的;在實施城市建設中發現有明顯缺陷的,等等。趨向精密的地方法規,有助於保證城市規劃的穩定性和嚴肅性。但在沒有如此配套立法所指的河曲縣,我們只能悼念一座未成先拆的城市廣場。(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王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