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重度霧霾之下,為何要跑馬拉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1 12:52:29


參賽選手戴著口罩在2014年北京馬拉鬆賽的比賽中。
  北京馬拉鬆在重度霧霾下開跑,跑者不乏土豪、明星跑者,這些人熱衷於全世界跑馬拉鬆,不僅攢了跑品和獎牌,也是見了點世面和美景的。這些人都具備同一種品質,那就是堅毅和持之以恒。

  減肥減壓、健身交友、挑戰自我,當現代都市人在尋求更合理的生活結構時,馬拉鬆誘人的低門檻就會不自覺讓人上癮。打卡、配速、核心肌肉群、gps、內翻外翻、跑姿、pb(個人最好成績),當你看到一些人在社交媒體上自言自語地曬著有各種術語的跑步日記,你是無法體會他們所說:“來,讓我體會一把‘撞墻’的感覺吧(通常在32公裡處出現的身體極限反應)。”光豬跑、彩色跑、僵屍跑、相親跑,這些奇葩而神經質的運動概念,更是在內啡肽的製造下激發的自我意識的蘇醒。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馬拉鬆仍然存在年齡結構上的局限性,中老年跑者仍居少數。但可喜的是,國內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了這個隊伍,賽事人數急劇增長,賽事規格也正向國際水平靠攏,老跑者更是開辟了越野跑和鐵人三項等新領域。全民健身不再是空想。

  愛上村上春樹的人也許讀過他那本《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他是跑者中的精神領袖,“孤獨的運動,要靠天性的契合,內心的熱愛,嚴格的紀律性才可以堅持始終。”長距離的機械苦行,只有自己可以說服自己。為什麼要跑馬拉鬆?我跑步時想些什麼?跑馬拉鬆改變了我什麼?人說,雞湯不能喝太多,跑步雞湯卻不是,它是以實踐來說服理論,是人類生存的本能。(來源:荊門日報 作者:陳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