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瀘州醫學院低調更名 西南醫科大學3塊校匾混合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1 10:44:16


1月27日,公交站牌未來得及改名,用紙臨時糊上去的。
  瀘州,這座東鄰重慶,南接貴州、雲南,被稱為“四川第一大港口”的城市,過去因為“酒都”而聞名。最近半年來,卻因為轄區內最大高校瀘州醫學院兩度更名而被輿論聚焦。

  1月27日,繼官方發表聲明堅決反對“瀘州醫學院”更名“西南醫科大學”後,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院長郭繼衛再度公開發聲,言辭犀利,直指“瀘醫”盜名“西南”。

  瀘醫更名,風波再起。27日,上游新聞記者前往瀘州發現,在醫、學兩界的輿論聲中,處於風口浪尖上的原瀘州醫學院已低調著手更名事宜。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更名事件,瀘醫依舊保持低調,不作回應。

處於風口浪尖,瀘醫低調換牌

  位於瀘州市龍馬潭區香林路1號的這所醫學院,瀘州人更習慣於稱它“瀘州醫學院”。當記者詢問“西南醫科大學”所在地時,不少人都搖頭,聽說是以前的“瀘州醫學院”時,很多人都能指出其所在地。

  27日,已經放假的瀘州醫學院校園裡顯得十分寧靜。上午11時,瀘醫校門外停留的人群顯得匆忙,大理石雕刻的新校名“西南醫科大學”6個大字,正在緊張地掛牌中。偶有留校學生走過,都會停留下來,感概“終於掛牌了”。

  26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正式發布了《關於2016年教育部擬批准設置高等學校的公示》,本輪共有39所高等學校的設置申請獲得通過。值得關注的是,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同時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同意四川醫科大學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的函》:希望西南醫科大學科學定位,辦出特色。

  在瀘醫學生們看來,這份《公示》讓今日的掛牌顯得“名正”。而作為早已提前啓動的配套,瀘州醫學院兩個校區外的公交站牌均顯示,瀘州市222路、236路、288路公交車在該站點的站牌已經寫上了“西南醫科大學”的新站名。

  相對上次更換校名(四川醫科大學)的八方朝賀,此次,瀘州醫學院顯得格外低調,但似乎依舊無法阻止新校名的再掀波瀾。

爭議聲中的校區三個校匾混合掛牌

  9個月內兩次更名,先後掀起與國內兩所知名高校的“撞名”風波,讓不少人記住了這所坐落於四川省地級市的瀘州醫學院。

  只是,已處於寒假狀態中的瀘醫看似平靜,但細節處,似乎依舊難掩各方所處的“尷尬”,包括其在瀘州附屬的三家醫院。

  27日上午,瀘州醫學院位於龍馬潭路上的新校區內,大門處、校園主幹道上的牌匾,均已更換為“西南醫科大學”,不禁有人感概,“咋個又換名了喲?”在不熟悉整個事件來龍去脈的本地人看來,頻繁更名,對於一所高校來說,并不正常。

  而大量還來不及配合再度更名的細節,也讓這次更名顯得不那麼從容。打開學校官網,名字至今仍停留在“四川醫科大學”6個字上。校內張貼的招生簡章落款依舊是“四川醫科大學”,在校園內的綠化區、學生宿舍樓,“瀘州醫學院”的老牌匾在繼續使用中。

  同一所大學,三塊象征“身份”的牌匾陸續進入。如今,它們同時林立,所透視的,也正是瀘醫9個月來所受的爭議、所處的尷尬。

  這份爭議,也讓少數寒假留校的學生們顯得敏感,與媒體談及更名,不少學生連忙擺手,表示不願發表觀點。

  20歲的小吳是瀘州醫學院大四的學生,也是少數願意就此事談幾句的學生。去年6月底,在瀘醫與四川大學陷入“護名大戰”時,小吳曾參與了那場引發輿論關注的“千人聚集行動”。當天,上千“瀘醫”學生在該校校園大規模聚集,表達捍衛“川醫大校名”的意願,與四川大學學子發起的“護名行動”爭鋒相對。

  “鬧了這麼久,現在想來意義并不大,對我們而言,當初報考的就是瀘州醫學院,至於最後改為哪個名字,我們就讀的學校本身,并不會改變。”小吳看來,這也代表了校園內逐漸平和的聲音。

  當然,小吳也表示,當看到對學校越演越烈的抨擊時,依舊有不少瀘醫學生會加入“口水戰”。

同樣尷尬的還有醫學院附屬醫院

  在瀘州,提及瀘州醫學院,老瀘州人多會用兩個觀點來概括:四川的老牌醫學院,培養了不少基層醫生,很多人因為瀘醫而知曉瀘州;附屬醫院多,就診量在四川的同等城市中數一數二。

  當地人所說的瀘醫附屬醫院,分別為附屬第一醫院,為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原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同樣為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附屬第三醫院,原瀘州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27日中午,位於瀘州市鬧市區的瀘州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人來人往,雲、貴、川、湘等多地牌照的車輛將車行道塞滿,顯得擁堵。門診大樓內,隨處可見等待就診的人群。醫院簡介一欄標識:占地面積14萬平米,編制床位2200張,開放床位2300張,年門診人次112萬,收治住院病人9.4萬餘人次。

  在其最大的附屬第一醫院,記者看到,與醫學院所處的情況一樣,一所醫院三塊牌匾的尷尬,同樣存在。門診大樓所在的裙樓上,“四川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牌匾高懸,格外醒目,工作人員表示,牌匾去年6月前後才掛上。

  此次瀘醫再度更名“西南醫科大學”,這也將意味著這塊只掛了6個月不到的牌匾,面臨再度更換。

  而內設的住院部、院內通道上,“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瀘州醫學院”等字樣的牌匾同樣混合設立。

  瀘醫再度更名後,附屬醫院的重名,這也是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最為擔憂的問題。由此看來,隨著大學更名,瀘醫的附屬醫院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只待時機,而其簡稱,則直接與地處重慶的知名三甲醫院“西南醫院”重合。

  是否會混淆患者就診?成為爭議焦點,爭執一觸就發。

學校婉拒采訪瀘醫低調應對風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月26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同意四川醫科大學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的函》當天,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官網發布了一則措辭強硬的聲明,對教育部最新的決定表示反對。

  其首度對外發表官方聲明,表示“此行為嚴重侵害我院即‘西南醫院’和‘西南臨床醫學院’相關權益,引起了我院專家教授、教職員工和廣大就診病人的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

  根據這份聲明,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已通過第三軍醫大學向國家教育部申請高校更名行政複議。

  27日,事件再度升級,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院長郭繼衛公開發聲,言辭犀利,這位曾獲得過茅盾文學獎提名獎的博士研究生導師,通過西南醫院官網對瀘醫改名提出7個疑問,表示瀘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鄰家金字招牌也”,矛頭直至瀘醫盜名“西南”。

  而在此之前,第三軍醫大學兩名院士也已前後發聲,公開反對瀘醫更名。

  而作為當事的另一方,身處輿論浪尖之上的瀘州醫學院,此次的態度與跟川大陷入爭名戰時一樣,繼續選擇了沉默。上游新聞記者先後前往瀘州醫學院位於瀘州的新舊兩個校區,得到的答複均一樣:學校已經放假,暫時就此事不作回應。

  有工作人員表示,“對於這件事,現在我們沒什麼說的。領導放假了,也不方便給電話”。隨後,記者通過短信嘗試聯系瀘州醫學院黨委書記廖斌,截至記者發稿,仍未作回複。

  在瀘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知曉瀘醫更名引發的風波,但其屬於省教育廳的直屬院校,市教育局不方便就此回應。

  不過,針對原瀘州醫學院更名四川醫科大學引發高校校名之爭的事件,教育部有關負責人26日在答記者問時曾表示,將完善學校名稱使用的相關政策規定,防止引發高校校名衝突。(來源:上游新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