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魏則西之死”刷疼了我們內心的恐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3 23:08:13


2016年4月13日,陝西咸陽,魏則西的墓上擺滿了他生前愛吃的水果、餅幹、巧克力。
  五一期間,很多人都被一個叫“魏則西”的名字刷屏了,不僅刷屏,還刷疼了我們內心的恐慌。身患罕見病滑膜肉瘤的大學生魏則西,在輾轉多家醫院求治不見好轉之後,通過搜索引擎找到武警二院繼續治療,但在花光東凑西借的20多萬元後,仍不幸離世。這名年輕人生前曾將他所受到的欺騙性搜索及治療經歷發在網上,引發了網民對競價排名的再度聚焦。繼而在輿情喧囂中,質疑的矛頭不斷擴散,一些民營醫療機構的野蠻生長,某些部隊、武警醫院的科室外包模式以及監管機構長期以來的縱容或不作為,皆成為輿情引爆點。

  個案成為公共事件,常常源於個人際遇包含了不特定多數人的影子。網民吐槽網站,是因為網民離不開搜索引擎;網民吐槽醫院,是因為網民同樣離不開醫院;網民吐槽監管機構,是因為在今天這個陌生人社會,網民對公權力(監管機構)的依賴,可能比歷史上任何階段都要深。

  試圖去厘清這幾類責任主體誰責任大、誰責任較小,誰的責任在先、誰的責任靠後,并不是當下最緊迫的問題。問題是要找到每一家各自的具體責任,并使之進入依法處置的渠道中去。

  不管如何排位,對魏則西之死負有直接責任的,都要從為他提供治療方案的那家披著“武警醫院”之皮的民營醫療機構算起。魏則西生前撰文詳述過他在就醫過程中的被騙經過,如該醫院聲稱的一種生物免疫療法,在國外早因為“效率太低”而被淘汰了。

  該院也并沒有如宣傳中那樣,與斯坦福醫學院有合作。如果這些信息得到證實,這將是一起嚴重的醫療欺詐——隨著核心信息的進一步披露,也許背後還有更嚴重的醫療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