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好教育不該讓努力的人感到疼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25 11:13:00


 
  而這樣的霧霾一旦形成,就會開始吞噬個體。要麼你像個傻子一樣自絕於集體之外,要麼你就融入這個霧霾。就像哲學家休謨所言:“如果我獨自一人把嚴厲的約束加於自己,而其他人卻在那裡為所欲為,那麼我就會由於正直而成為呆子了。”事實也是這樣,寫公開信的3位學生得到了同校師生一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抱怨。而嚴格把關的彭美勛也遭到了質疑,有人懷疑他給學生掛科的初始動機。歸根到底,他們動了大家的利益。學生為了升學、就業,學校為了就業率,大家合謀制造了教育的霧霾。

  這樣的教育氛圍如何造就的呢?與我們羨慕的發達國家的教育系統作參照,會發現,與其相比,我們整個教育系統的設置是倒置的。在本來應該提供多元化素質教育的中小學提供了高強度應試教育,而在本該嚴進嚴出的高等教育卻又徹底放羊。這造成了兩個後果,其一是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被高強度的學習考試提前透支掉了,知識的索求、品德的塑造在應試教育面前變得虛無縹緲。那麼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找好工作,提高社會地位。這就是第二個後果,學習的功利主義,尤其在學生心智并不成熟的中小學,這種功利的觀念被學校和家長不斷強化。延續到大學,表現出來就是對學習本身的懈怠和對成績的投機。而這樣的觀念和行為模式,可能會伴隨終生。

  而這樣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放到一個提倡公平精神、強調能力的氛圍中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很快會遭淘汰。據《環球時報》去年的報道,美國一家留學生教育機構專門就遭開除的中國留學生群體做出分析。數據顯示,8成學生因學術表現差或學術操守問題被開除。同樣的情況我想也會發生在就業市場,尤其那些自負盈虧的企業眼裡可不揉沙子,結果最終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所以畢業生就業難,除了供求關系結構性失衡之外,畢業生的素質本身恐怕也是個問題。數量多而質量低,這樣的“產品”銷路當然不好,自然也就會出現前些天新聞所報道的大學畢業生普遍對薪酬不滿意的現象了。

  優質的大學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著名的協和醫院是個很好的例證。協和醫院和協和醫科大學是在20世紀初由美國著名企業家洛克菲勒投資興建的。當時他面對兩種教育模式,一種是降低標准,增加培養人數,盡快滿足中國社會對醫生的需求;另一種則是以美國最高水平醫學院為參照,將協和醫院建成一個高標准、培養高級人才的教育機構。最終後者被采納了。1919年,協和醫學院本科正式開學。第一班學生只招收了9人,而到1924年畢業時,獲得畢業資格的僅有3人。而這種高淘汰的教育理念被延續了下來,盡管沒能為中國培養足够多的醫生,但這些頂尖醫療人才卻為中國搭建起了現代醫學體系,澤被至今。

  比較而言,那種理想的教育模式,對於許多中國家庭來說有點奢侈,反倒是功利主義的教育模式,更符合人們的現實選擇。就像周濂所言:“必須承認,在與殘酷現實的對決中,德性培養從來處於底氣不足的尷尬境地。”但是我想,當這種觀念扭曲了教育的目的,透支了學習的熱情之後,可能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有一個更好的自己。(來源:新文化報 作者:牛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