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防學術不端要多管齊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4 09:14:36


  7月19日,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明確了六類學術不端情形,包括:剽竊、抄襲、侵占他人學術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偽造數據或捏造事實,不當署名,提供虛假學術信息,買賣或代寫論文等。一旦被認定為構成學術不端行為,將可能面臨開除、依法撤銷學位等處理方式。

  這些年來,一些“為人師表”的高校教師、教授屢屢傳出論文剽竊、學術成果造假的消息,讓人對學術圈頗為失望。普通人為了外表光鮮,整整下巴墊墊鼻子也就那麼回事兒,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學術圈如果也熱衷於整容、造假,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怎能不令人憂慮?

  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要拿學術不端開刀,這是我們等待已久的。除了剽竊、抄襲、買賣論文,一個人的學術成果署上一堆領導的名字,也是常見的現象,所以,不當署名也包含在六類學術不端的情形之中,這是非常必要的。學術不端行為一經查實,會被開除、撤銷學位,如此嚴重的後果完全可以讓作繭自縛的人斯文掃地,應該可以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不過也有媒體質疑:為什麼《辦法》所規定的處理主體仍是高校而非第三方?的確,《辦法》并未建立被舉報人所在高校之外的第三方平台受理、調查、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機制,只是規定高校處理學術不端行為推諉塞責、隱瞞包庇、查處不力的,主管部門可以直接組織或者委托相關機構查處。

  很多時候,高校裡發生學術不端行為,除了作弊者本人斯文掃地,高校自己也顔面無光。所以,隱瞞包庇、大事化小在一定稱程度上可以說是高校的“本能反應”。因而在辦法的逐步實施過程中,高校本身之外的投訴受理調查平台與程序,還是要進一步完善起來。畢竟,自己人查自己人有時候并不一定那麼靠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