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偷馬桶蓋”新聞一夜兩次大反轉,到底打了誰的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4 11:32:26


 
  從“上海女逃離江西農村”到“東北農村返鄉日記”到前不久的“教師聚餐被批評”系列新聞,都是反轉不息,打臉不斷。

  很多新聞剛發生時,真相并不會一下子全部呈現,需要媒體不斷挖掘和官方的調查,事實才會越來越清晰。

  但流量就是錢啊,為了追求爆點和流量,有的媒體人往往沒有時間也不願花精力,對新聞稍作核實或者辨別,甚至連基本的來源核實都可以放棄。

  國內一些急功近利的媒體,在享受網絡話語權的同時,也願意利用情緒化和極端化的新聞片段帶來眼球效應和流量。

  更驚悚的是,在當下發生的一些複雜的新聞事件中,甚至很多媒體從業人員對反轉產生一種依賴和期待,甚至姿態坦然地說,“挨罵也是創造流量啊……”

  當出了差錯之後,不過是動動手指打打字,撤回稿件,修改或者删除了事,而且為了流量,還要把之前的原稿保留,頂上去……

  在狠狠地打自己的臉的同時,甘願犧牲自己的公信力,只為帶來更多的流量,完成KPI考核。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國外不論傳統媒體的《紐約時報》、CNN電視台,還是網絡媒體的《赫芬頓郵報》,也在逐漸將事實審查的工作與義務,轉移到了用戶身上,由用戶以評論的形式進行事實的糾錯與查實,基本上可以在24小時內坐實專欄作者(自媒體人)的內容謬誤,并及時進行修改。

  所以,小編們或許要做好准備,迎來另一種朋友圈生態——那就是媒體光環不再,用戶主導內容的時代,時常發生的反轉,也可能會變成一種常態了。(來源:華西都市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