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語文教材編者還可以更“較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2 17:37:34


 
  就怕不“較真”。有編者委屈地回應,“語文不是歷史”,主要功能應是為教學服務。也有教師淡然稱,不必糾結真實性,只要價值觀向善就行。

  這兩種觀點都經不起推敲。如果語文教學純粹是傳遞知識,我們的課文怎麼會經過千百回的精挑細選,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旋律一致地弘揚美好高尚的情感?可見,我們的語文教育不可能回避價值觀的潛移默化。

  但為了弘揚善的價值觀,就可以拋掉真實的內核嗎?真與善衝突時,寧要樸素的真,也不要摻假的善。一個并不完美的真實形象,遠勝人為塑造的高大英雄。

  《愛迪生救媽媽》一文總算“辟謠”,但還有不少讀者心中的“假文章”,仍在等待編者一一“較真”,澄清。

  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訴了父親手刨救子的故事,但這場讓30萬人受到傷害的洛杉磯大地震,具體的年份卻被調來調去,先從“1989年”變成“1994年”,最終變為含糊其辭的“有一年”。

  《烏鴉反哺》中則稱,一個小學生和媽媽在樹林中散步時,親眼目睹小烏鴉銜著蟲子飛進巢裡,給老烏鴉送食物,但生物學上,烏鴉并沒有反哺習性。

  并非只在中國,有人給教材“挑刺兒”。美國有學者出版了一本《老師的謊言》,炮轟了美國教科書中的錯誤和偏見。不過,在美國,官方也認同教材內容應保持真實的內核。德克薩斯州、威斯康星州、亞拉巴馬州、佛羅裡達州及加利福尼亞州均明文規定,教材中出現的事實性材料必須准確、客觀。

  但在我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材編寫原則》中,只強調了文章需符合時代要求,語言文字要規範,并未對課文所選故事的真實性作出說明。

  語文不是歷史,但也要守住真的底綫。我們期待,教材編者能够更“較真”,對涉及史實的內容摳得更細。畢竟,如果連我們的教育都是虛假的,又怎能指望構築出真誠的靈魂?(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郭路瑤)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