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的名義》為何走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09 23:35:54


  近日,一部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甫一開播,便以摧枯拉朽之勢贏得了中國觀衆的追捧。目前,該劇收視、點擊率都已登上了各大排行榜首位。

  《人民的名義》為何迅速走紅?這背後當然有反腐題材告別劇壇10多年後重回熒幕的新鮮原因,但如果反腐情節隔靴搔癢或雷聲大雨點小,恐誰也不能保證它能走紅。說到底,該劇能以雷霆萬鈞之勢取得口碑和收視雙贏,主要取決於兩點。

  首先,該劇形象再現了中國近些年的反腐歷程。十八大以來,中共秉持“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執政理念,掀開了聲勢浩大的“拍蒼蠅”、“打老虎”行動。反腐過程中不留禁區,不設終點,幾年下來,拍的“蒼蠅”成千上萬,倒下的“老虎”多達100多人。正是這樣的鮮活題材,給了這部電視劇充分的發揮空間。

  事實也是,該劇劇情設置極接地氣,裡面涉及到了“秘書幫”、“政法幫”等現實官場弊病,也涉及到了官員的雙面人生(比如表面上憨厚老實、兩袖清風,但家中卻藏匿了數億現金),劇中反腐格局也突破了早年紅綫,不再局限於省部級、地廳級,而是將腐敗官階上升到了副國級。這種與現實相得益彰的突破敏感、大尺度,自然為該劇增添了絕佳佐料,讓其觀賞性成倍增加。

  其次,該劇滿足了中國民衆的心理需求。一方面,《人民的名義》可堪比清代的《官場現形記》,它通過有血有肉的形象、心理、語言等描寫,將官職高低有別、權勢大小不同的貪官精致地刻畫出來,進而為觀衆現出官場生態一隅。相較反腐文字報道和反腐紀錄片,通過藝術手法展現出來的反腐電視劇,則能更靈活更形象地展現官員畸形心理,也能更好滿足民衆對官場生態另一面的獵奇。

  從古至今,中國民衆都對腐敗深惡痛絕。因為腐敗背後,是官員魚肉鄉裡,是百姓民不聊生。腐敗官員身陷囹圄,素來讓人大快人心。在恢恢法網面前,一個個招權納賄的貪官污吏,無論多麼奸狡詭譎,任其多麼巧舌如簧,都得到了應有懲戒。在劇中,“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錚錚誓言得到兌現,因果報應的價值信條得到印證,民衆的反腐呼聲也得到了充分的回應。(來源:美國《僑報》 作者:鐘海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