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萬噸儲備糧緣何被“遺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5 11:24:30


16000噸小麥全部作廢,只能派車拖走,銷毀又產生一筆費用。
  近日,媒體曝光中儲糧(即中國儲備糧總公司)把1.6萬噸小麥存放在河南一糧庫裡達7年之久,結果這批糧食全部變質,無法食用,本應交給糧庫的租金也未能如數支付。中儲糧方面回應稱,這批小麥本已組織定向拍賣銷售,可糧食管理企業卻不配合出庫,才造成了小麥被“遺忘”在庫中最終變質。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熱議,很多人擔心儲備糧管理的混亂狀況會危害到糧食安全,也有人批評這一事件中糧食管理機構和相關企業對糧食問題的漠視態度。

  中國人自古就懂得“民以食為天”的道理,對糧食儲備和管理也有著獨到的辦法。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形成了“平糶法”,也就是國家在豐年收購糧食用於儲備,在荒年出售儲備糧用以平抑糧價,保證供應。這種方法既保證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又能通過收售差價的收入來維持糧食管理機構的正常運轉。

  近年來,儲備糧管理不善問題時有發生,雖然每次曝光的事件最後大多能找到借口,但究其根本,都是由於管理者不盡職和管理體制不完善。這次萬噸儲備糧被“遺忘”事件同樣暴露出了糧食管理機構和企業的“不作為”問題,糧食主管部門最重要的職能就是負責糧食保管和調配,因為企業間利益糾紛就坐視大批糧食腐壞而不謀求補救,相關機構和企業都難辭其咎。

  儲備糧管理問題頻發也與體制不完善有關,中國的儲備糧管理體制形成於計劃經濟時代。按照慣例,中國儲備糧在儲存3年後要出售以便更新,這種做法在計劃經濟時代可以通過全國統一調配來實現。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糧食更新就出現了困難,因為3年的存糧與新糧相比毫無競爭力,很難找到買家,很多糧庫都因此無法售出存糧,有些糧庫為了維持收支平衡,就把新糧賣出,留下陳糧,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糧食積壓變質。呆板的庫存管理體制也無法應對糧食市場的價格波動,近年來玉米價格出現下跌,很多糧庫也因此出現了虧損。

  因此,要整治儲備糧管理不善問題,不僅要加強管理,嚴懲失職和“不作為”,同時,還有進行必要改革,在糧食安全和管理機構企業的正常運行之間重新找到平衡,讓糧食管理體制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來源:鐘海之 作者:僑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