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電影市場高度壟斷助長“濫片橫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21 16:31:57


 
  被資本裹挾了之後,市場就傾向於某一個類型的電影。陳可辛說:“作為電影人,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是,現在的整個發行制度是傾斜於一些‘大IP’、‘小鮮肉’的。”

  事實上,中國電影不僅是濫片橫行,而且市場也在出現萎縮。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國內電影票房是457億元,同比增長僅3.7%,整個票房增速放緩,2016年全年有7個月出現負增長。今年中國電影票房的增長仍然處於一個僵持階段,特別是3至5月份,海外進口影片占據了絕對優勢,分別拿走了3、4、5月份70%以上的票房。

  陳可辛說:“現在我們談利益最大化,不是3年前的那個利益最大化。現在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回本,回本已經成為利益最大化了。因為現在很多的電影都虧本了,其實電影行業已經進入了寒冬。”

  對於這種現象,馮小剛很樂觀,他表示:“我覺得現在的中國電影低迷是一件好事情。票房最好可以倒退得更多一些,國外片子還可以更強勢一些,中國的電影市場競爭更激烈一些,把那些完全不愛電影,想打劫銀行的人擠走。周圍那些積極拿IP的,他們多是不熱愛電影的,只知道怎麼去賺錢。”

  但是如果認定中國電影濫片橫行是資本惹的禍,資本方沒有人願意承認。光綫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認為,這是中國電影的必經階段,不可避免。

  投資過《高考1977》和《山楂樹之戀》,投資過知名電影公司傳奇影業(去年成功退出後,由萬達接盤)的IDG資本熊曉鴿認為:“用電影的語言講好故事非常重要。現在中國人并不擅長講故事。”熊曉鴿還透露,他已在美國成立基金,鼓勵美國年輕人來用電影的語言講中國故事。同時,中國電影人的工匠精神不够、人才匱乏等,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楊麗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