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記者暗訪:校園貸為何成了“青春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0 23:20:34


 
注册七八個貸款平台

  “花X缺”“分X樂”“愛X貸(現改名“愛X米”)”……這些曾經的知名校園分期平台,對於小林(化名)來說十分熟悉。

  小林是成都一所專科學校的學生,去年暑假第一次接觸校園貸。“我從一個做‘趣X期’(去年9月宣布退出校園市場)代理的同學那裡了解到可以貸款,因為暑假和朋友出去旅游費用不够,於是貸了2000元,分期半年。”小林說。

  小林的家庭條件還算可以,但父母對他比較嚴格,“每個月只有1300元的生活費,我又比較喜歡出去玩,錢當然不够用。”小林很坦誠地說,那時,類似“趣分期”的大學生分期購物和貸款軟件如雨後春笋般出現,小林的噩夢也由此開始。

  “填寫名字、身份證號、院系專業和學生證號,再上傳身份證照片,綁定銀行卡,很快就通過審核了。”小林告訴記者,由於不同平台之間沒有已貸金額的審查機制,所以自己開通了七八個平台,每月拿到生活費後先還利息高的貸款平台,再從其他平台上貸款滿足消費需求,可謂是“拆了東墻補西墻,墻墻窟窿;借了新賬還舊賬,賬賬不平”。“現在快畢業了,在七八個平台一共貸了將近2萬塊錢。”說這句話的時候,小林的聲音黯了下去,顯然,這筆錢對他而言,壓力不小。

  記者調查發現,與小林一樣因各種資金缺口而求助於貸款的大學生并不在少數。

  省公安廳刑偵局副局長梁瑞國告訴記者,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普及、大學生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校園消費金融的實際需求,許多金融平台、民間小貸公司趁勢而入,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貸款業務,“不同類型的平台在准入門檻、風險控制和行為治理上的能力存在較大差異,良莠不齊、雜亂無章的現象比較突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