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九寨溝地震後,謠言為何沒有飛起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11 15:28:45


 
  在我看來,本次地震災難後謠言之所以沒能多飛一會,固然和現在中國互聯網強調的辟謠機制存在關聯,更重要和更關鍵的,卻是前面列舉的大量專業性新技術的新聞產品出現,是這些真正的良幣發揮作用,在言論和思想市場中取代了劣幣的結果。

  一個常識是,在信息傳播不充分、信息本身稀缺的情況下,辟謠不但不能讓謠言消失,甚至會危及辟謠者本身的公信力。過去常常出現的情況是,前方信息不明,謠言、流言甚至惡意欺騙的謊言同時產生并獲得傳播。在這種非常時刻,片面強調辟謠,某種意義上是以傷害公衆知情權為代價的。而單一信息發布渠道的所謂權威聲音,則更是難以保證一個好的、健康的思想輿論場的產生。

  開放的輿論環境、更加專業的報道隊伍以及對話機制,都會讓非常時刻中的謠言飛不了太久。美國法學家桑斯坦在其著作《謠言》裡對於互聯網帶來的言論和信息傳播變化表達了擔憂,他提出,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普及,謠言變得無處不在。群體極化、信息繭房等概念也被人們所熟知。而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互聯網帶來後真相時代的說法,在最近這些年中仿佛已經成為真理,但九寨溝地震後中國互聯網的表現,在這種悲觀的氛圍中提供了難得的樂觀一面:互聯網正面的作用正在顯現,技術變革并不僅僅只有悲觀的結局。(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謝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