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女德大師”的朋友圈
http://www.CRNTT.com   2017-12-05 20:01:26


 
  這些以“女德大師”或者“傳統文化布道者”姿態出現的人,儼然聚成了一個朋友圈,以“因果報應”為接頭暗號,這些人拉個微信群,群名大概可以叫“崇尚迷信,反對科學,鄙視常識,拋棄法治”。攢起這個朋友圈的人叫陳大惠,前主持人,他是那個“傳統文化論壇”的發起人。順便一提,撫順女德班校方後來出來“喊冤”,稱視頻報道里很多內容不是他們家的,還指認說,最具槽點的“女子點外賣就是不守婦道”的說法,陳大惠早就說過。而早幾個月廣為流傳的丁璇語錄里的“經典”,有些陳大惠也講過。

  “傳統文化”就是個幌子而已,這群人聚在一起,分明就是在傳播封建迷信,裹腳布拆開來,都能繞地球一圈了。所以問題來了,如此明顯的反智反人權學說,好像很有市場嘛。這兩年,“女德班”之類的新聞一冒頭,就會被群起而攻之,但人民群衆對糟粕的唾棄和抵制,就仿佛打地鼠一般,這邊剛打下去,那邊又冒頭了。而且那些鼓吹者、信奉者,似乎也不盡是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樣,沒念過幾天書、沒見過外面的世界、在貧苦的生活中掙扎。

  精神的空洞,從來都不是物質能填補的,學歷、經歷也未必管用。你看《圍城》里方鴻漸相親過的張小姐,妥妥的體面人家孩子,沒少接受教育,讀的書照樣是“怎樣去獲得丈夫而且守住他”。精神上的愚昧,可能比知識上的愚昧更可憐。

  “女德班”們的擁躉,未必都掙扎在社會邊緣,但他們在精神上未曾獨立過。當痛苦和迷茫襲來時,他們毫無辦法。裹著“傳統文化”外衣的歪理邪說是以速效藥的面目出現的。他們教人順從,教人忍耐,教唆人心甘情願成為生活的奴隸。這比和命運抗爭可容易多了。

  更可怕的是,不管是追隨者還是“布道者”,他們似乎都挺真誠的。盡管某些“老師”會打著弘揚傳統的旗號做生意,但在不停的洗腦和被洗腦之中,他們仿佛真的相信,那一套“理論”能指引人們摒棄一切“惡習”,建立一個美好的世界。撫順傳統文化教育學校的宣傳片里,花了不少筆墨叙述學員們的“勞動”:男學員種地,女學員做唐裝。有沒有男耕女織的即視感?一座初級版的烏托邦若隱若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