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清理黑楊更要修複滋長黑楊的行政土壤
http://www.CRNTT.com   2018-01-07 16:06:25


 
  雖說當時出於GDP的考量,一些地方政府出現盲目、短視的傾向,不惜以犧牲生態環境的代價來推動經濟林木的開發,但若相關決策存在“緩衝地帶”,從媒體報道到專家的建言,能發揮應有的監督和糾偏作用,或也不至於要在付出巨大的生態代價後,再來清理300萬根黑楊。更值得反思的是,這一現象持續了近30年,被預警的生態災害也在一步步成為現實,為何只有等到中央環保督察後才能開啓有效的糾偏行動?砍掉黑楊林之外,又該由誰來對被破壞的湖區生態環境負責?

  所以,黑楊林在洞庭湖區的命運變換,除了給出環保教訓,亦再次重申了一則有關於權力的常識:若不能對行政決策權建立有效的制衡和監督程序,我們就很有可能看到行政權力將“非理性”的一面展現到極致,將“荒誕”進行到底。而事實上,在媒體當年的預警報道中,就有這樣一則副標題:“副省長表示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建立民主決策機制”。14年後再來看這則報道,必須追問,民主決策機制真的建立了嗎?或者說,它真的發揮作用了嗎?

  對於黑楊的快速清理,在當地被塑造為落實中央環保督察要求的正面案例:“這標志著,一場以洞庭湖環境治理為目標,由湖南省委省政府發動的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果。”然而,在肯定整改成績的同時,不能不反思,一場如此荒誕、影響深遠的“黑楊風波”,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有著怎樣的生發土壤?如果行政衝動壓倒民主決策程序的積習不剔除,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行政糾錯機制,滋長黑楊的行政土壤,同樣可能開出其他的“惡之花”——不僅是在生態環保領域。(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任然 本文略有删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