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神童簡歷”中還剩多少快樂童年
http://www.CRNTT.com   2018-04-28 14:57:58


  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牛娃簡歷”,這些被戲謔“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在朋友圈刷屏。“擁有清華博士老爸強大的數學基因,中班時就能進行百以內的混合運算……”簡歷中頻頻出現高學歷父母、超前能力甚至一些專有學術名詞,讓不少網民直呼“大開眼界”。

  “神童簡歷”批量出現,折射出當今家長群體性的教育焦慮,焦慮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就升不了好中學;讀不了好中學,就考不了好大學;考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對象;找不到好對象,下一代就毀了”。似乎在孩子教育上,一步輸就會步步輸。在極度焦慮下,不少家長從幼兒園甚至嬰兒期開始,就急於為孩子順利升學積累優勢。然而,在那些“神童簡歷”中,我們只看到孩子的與衆不同,又能看到多少無憂無慮的童年?

  事實上,搶跑學習、超前教育是拔苗助長。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拔苗助長有違孩子的成長發展規律,長此以往,會讓孩子不堪重負而逆反厭學,甚至出現失眠、乏力、記憶力下降、學習效率差等軀體化症狀。“神童”最終“泯然衆人矣”的案例還不多嗎?自然綻放的花朵才是最健康美麗的。

  客觀而言,教育焦慮不是當今這個時代才有的病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考真的是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當時許多家長與學子也都是焦慮的,卻不至於像如今這般不理性。現在,當年的“獨木橋”變成了“立交橋”,高考競爭已從“能否考上大學”變成“能否考上名校”,何況一些大學已在探索“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按說我們的教育焦慮應該減輕才是。

  的確,我們現在的教育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好學校不够多,教育資源不均衡。但這些問題的出現也與家長的不淡定、不理性有關。比如,明明知道只錄取60人,仍有8000家長給孩子報名,這是否也與家長過度追捧名校有關?對待孩子的教育,我們需要轉變觀念,比如理性認識名校,不必把名校捧上“神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孩子得到的學校教育再好,若家庭教育跟不上,也將事倍功半。

  至於形形色色的“神童”,那只是極端化了的“別人家的孩子”,不必、不用也不能拿他們與自家孩子比較,否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家長會更加不滿足、更加焦慮。即使孩子成不了“神童”,只要他善良正直、有理想、有幹勁,只要他一步步向上向善,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他們仍是父母最偉大的作品。(來源:半島都市報 作者:何勇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