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後來的我們》疑似刷票,這波操作傷害了誰?
http://www.CRNTT.com   2018-05-03 18:41:01


 
  當然,無論是什麼人,都有權利去拍電影,無論是什麼內容,都有做成電影的可能,這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但導演的內涵正在國內無限擴大化,這挺可怕。

讓商業的歸商業、藝術的歸藝術

  因此,我們有必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最大的優勢會不會淪為最大的BUG?文章憎命達,是不是電影憎市場大?

  如果電影市場純粹淪為商場,這對電影藝術來說是一種災難。所以,理想的狀態還是商業的歸商業、藝術的歸藝術。商業可以滋養藝術,藝術可以為商業開辟新空間,但二者絕不可以混為一體。否則,既是對商業的竭澤而漁,也是電影藝術的釜底抽薪。

  有媒體報道,2013年,國內電影營銷費高達28億,約占電影產業整體規模的10%。2014年,這一數字達到了36億,占全國總票房的12%。此外,很多電影的營銷花費超過總預算的一半,據第一財經周刊報道,《小時代》營銷費甚至占總成本2/3。

  營銷不是忽悠。從票房注水到偷票房,從水軍刷票到水軍刷評分,再到如今的“不約而同退票”事件。這甚至不能够被稱為商業和藝術的達爾文主義,拼智商和節操的蠻荒市場,還不是一個簡單粗暴的弱肉強食的戰場,而是比誰更加不要臉,比誰更加虛偽貪婪。

  所以,如果這次《後來的我們》是營銷手段的又一次刷新底綫,我們很難想象未來的國產電影市場會是什麼樣,未來的電影又是什麼樣。

  不妨先將情懷放一邊,扎扎實實地把規矩立好。從制片方到發行方、從院綫到第三方售票平台,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是高壓綫,犯了規該咋懲罰……把這些問題厘清、落實了,中國電影才有更好的未來。(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與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