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微信轉賬轉錯人只能認栽?
http://www.CRNTT.com   2018-07-09 23:10:54


 
C 專家:建立更完善的事後保障機制

  也有專家認為,移動支付平台作為信息掌握者,應該給用戶開辟受助的機制。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個人所使用的支付手段、支付方式、支付過程都是在平台完成的,當個人不能協商解決的時候,平台應從中進行調解。

  作為移動社交和支付方式統一的新興企業,黃震認為,愛護用戶的企業意識不可少。在個人與移動支付平台的合同行為中,社交用戶不必然是其金融用戶,當社交行為時確實沒什麼大的風險,當進行轉賬時已經變成金融用戶了,移動社交和支付統一型的服務商應加強金融風險提示,完善二者之間的轉換隔離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2016年10月發布的《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通過自動櫃員機轉賬的一定額度以上款項在24小時後才到達對方賬戶。盧迪欣建議,支付平台可參照央行發布的賬戶分類政策,建立轉賬延時到達機制,以加強轉賬行為中對主動行為人的保護。

  “目前微信的轉賬到達機制是自我選擇的,用戶默認選擇為收款方實時到賬,如需延時到賬需要自行選擇,該種方式難以全面避免風險。”盧迪欣表示,默認實時到賬和默認延時到賬在實踐中差別很大,可以采用一定額度內默認實時到賬、超出額度延時到賬的機制,給予用戶更完善的保障機制。

  某安全研究中心技術人員黃立章建議,用戶在移動支付平台轉賬超過一定額度時,平台需強制用戶輸入身份確認信息,例如手動輸入收款方的“姓”,或者把收款方的名字補齊,進一步保護用戶的金融安全。(來源:海南日報 記者:胡林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