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量子糾纏針灸?警惕披上“新科學外衣”的偽科學
http://www.CRNTT.com   2018-09-26 18:50:36


 
  我們并不反對針灸醫師跨界應用量子糾纏,在科學界,有很多重大科學突破都是通過跨界得以實現的。比如2017年,瑞士生物物理學家雅克•迪波什、德裔生物物理學家約阿基姆•弗蘭克和蘇格蘭分子生物學家及生物物理學家理查德•亨德森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但他們三個人沒有一個人是搞傳統意義的化學研究的。他們是因研發冷凍電鏡,簡化了生物細胞的成像過程、提高了成像質量而獲獎。并且這并不是僅有的特例,在諾獎的歷史上,這種跨界獲獎的例子比比皆是。

  清華大學化學博士鄧耿曾經做過一個統計,截止到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總共有6次都頒發給了結構生物學家,另外還有26次頒發給了搞生物化學的生物學家。也就是說,如果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中醫藥針灸科醫師如果真的是在跨界涉足量子糾纏研究,并沒有什麼不可,說不定某一天還真搞出一個驚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新發現。

  但灸科醫師既然要用量子糾纏來驗證針灸,最起碼的是要知道量子糾纏是怎麼回事兒,而後再用量子糾纏的測定方法進行測量,這才是他們科學研究的正途。但是在他們的論文中,并沒有發現有這樣的痕跡。他們所引用的臨床案例,也根本不是量子糾纏實驗的操作方式。從實質上講,他們的操作方式也就是將并沒有被現代科學認可的心靈感應披了個量子糾纏的“新科學外衣”而已。

  這一事件發酵以後,涉事論文作者所在單位的態度倒還是很明確。9月16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發表聲明,表示該論文并非最終臨床研究報告,對臨床醫療尚不具備指導性。聲明還強調,堅決反對任何不負責任、不嚴謹和誇大中醫藥療效的言論和觀點。該醫院的態度值得贊揚,但是遺憾的是,其并沒有對該論文的實質性問題及非科學性研究方式予以說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