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衡地動儀”被删出教材?
http://www.CRNTT.com   2018-10-12 15:20:40


 
爭議:教材上的模型是否科學

  但這個入選了歷史教材的地動儀模型,卻一直受到爭議。在一些學者看來,由於存在原理性錯誤,這個複原模型并不能真正進行地震監測。在不少學者眼中,王振鐸所采用的“直立杆原理”無法成立。此外,還有人甚至認為它根本就不存在。

  在質疑的聲音中,奧地利人雷立柏的觀點最為尖銳,他曾撰寫《張衡:宗教與科學》,認為中國人對張衡地動儀的情緒是一種宗教式的崇拜,在他看來,地動儀失傳了,就說明它不科學、無實用性,沒有不失傳的道理。但更多學者相信地動儀真的存在過。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師陳天嘉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稱,張衡地動儀是存在的,而且具有地震監測的功能,但複原工作暫時還沒能完成。

回應:地動儀并未從教材消失

  在爭議之下,教材上的張衡和地動儀,還在嗎?近日,有媒體報道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册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删除,并稱“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複原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

  對此,有媒體記者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證,該社明確回應,張衡及地動儀內容并未從統編版教材中消失,只是教材編排上做了調整。據人教社的回應,張衡等人物都并未“消失”。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內容,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册專門設置了“古代科技耀我中華”一課,介紹扁鵲、張仲景、華佗、李時珍、孫思邈等著名醫學家,張衡、祖衝之、畢昇、蔡倫等古代科技巨人及科技成就。這其中,還專門講述了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指出其對科技的重大貢獻,同時設計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追求真理,獻身科技,“要像張衡一樣,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做一個有心人”。教材中還設置相關欄目,介紹國際上用張衡、祖衝之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環形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