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塊屏幕能改變教育嗎
http://www.CRNTT.com   2018-12-21 22:31:48


 
●反方 不宜過分誇大技術帶來的改變

  “互聯網+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促進教育公平,讓貧困地區的學生享有優質教育資源,但絕不能誇大在綫教育對教育公平的促進作用。

  讓貧困地區學生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首先必須解決貧困地區的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只有基於師資隊伍建設,引入在綫教育,才能讓在綫教育發揮作用,否則引入的在綫教育設備會變為擺設;其次,還必須轉變單一的應試教育模式,如果就以升學率來評價貧困地區學校的辦學質量,那貧困地區的辦學很難走出困境。

  報道在談到祿勸一中取得的成績時,這樣描述:為跟上進度,祿勸一中把部分周末和平日直到23點的自習安排了課程,幫學生查漏補缺。有老師連上20個晚自習。直播班的大部分孩子會在3年裡,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這說明在綫教育需要學校教師的配合和支撑,如果沒有學校的教師配合、支撑,就讓學生跟著網課學,是很難起到效果的。甚至可以說,本校教師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在綫教育只是輔助。同時,該校教師長期加班加點,而學校的自習安排到晚上23點。這是不顧教師和學生的身體健康,追求升學率。

  每天只睡四五小時,這一方面可以說是“勵志”,而另一方面,則是以犧牲學生的健康為代價,追求升學成績。對於貧困地區學校來說,這種辦學模式,其實是不可持續的。與少數學生拼命學習考學對應的另一個現實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出現新的讀書無用論,輟學率回潮,因為能考進好大學的畢竟是少數,既然考不上好大學,那麼,讀高中、初中也就沒有意義,於是選擇初中輟學。

  在今天,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很多時候會成為人們評價一地(一校)教育的重要指標。似乎考進重點大學人數越多,當地教育就越好。這是從升學角度評價教育,而非從每個學生的成長角度看教育。按照我國當前的招生錄取制度,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一省範圍內的招生計劃是固定的,換言之,不管一省的學生怎麼努力,也只有那麼多的學生考上北大、清華,不同的是誰進北大和清華。因此,考北大、清華“改變命運”只是針對極少數學生,而且,需要圍繞“改變命運”展開激烈的競爭比拼。

  從個體角度來說,這或許具有勵志意義,然而,從整體教育發展來說,這屬於“零和博弈”,并沒有帶來整體利益的增加,不是你輸就是我輸,總不可能做到所有學生都上重點,上清華、北大。這一“零和博弈”,無關於教育公平,因為教育公平是面向所有學生的教育公平,反過來,可能會傷害教育的生態,更進一步破壞教育公平。

  在綫教育要促進教育公平,不是服務於貧困地區的升學教育,這無法帶來農村教育的根本改變,也最多只能讓少數學生受惠,而是怎樣能給所有鄉村孩子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從現實看,在綫教育的作用非常有限,縮小城鄉差距,加強鄉村教師隊伍投入和建設,改革鄉村教育內容,才是關鍵。這是我國在發展鄉村教育時,必須清醒認識的現實。

  只有立足於給每個學生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拓寬學生的選擇,才是真正促進教育公平。

  (來源:北京晨報 本版主持:周懷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