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塊屏幕帶來的希望之光
http://www.CRNTT.com   2018-12-21 22:33:32


祿勸一中部分學生周末仍在校學習(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 攝影:程盟超)
  知識,就其自身而言,從來就不是自私的。然而直到造紙術和印刷術發明之後,知識才逐漸擺脫了權貴階層的壟斷,也不再是有錢人才能擁有的特權。這是科技的力量。如今有一塊讓248所貧困地區的中學通過直播與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課的“屏幕”,正在扮演著同樣的角色。通過全天候跟隨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課、作業、考試,248所學校有的出了省狀元,有的本科升學率漲了幾倍、十幾倍。

  必須感謝這塊屏幕,更要感謝無私分享的老師們。在“共享”理念廣為人知、共享經濟風起雲湧的當下,對比這塊屏幕,我們不難發現:這才是真正的共享教育,而且它共享的不只是知識,還有機遇和命運。

  在偌大的中國,地區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帶來的教育投入的懸殊,不僅造成了教育硬件上的巨大差異,條件差、待遇低也無法吸引優秀的教師,教學質量不高、升學率低也難以攬到優質的生源。“一個縣考不上一個本科生”,年複一年,惡性循環。

  但誰要說那裡的老師不敬業、學生不努力,甚至暗中相信所謂先天差距,那簡直就是誣蔑。看看吧,學生“每天6點起床,23點休息,學到失眠、頭疼、腹瀉”,老師都在陪伴。16年來,跟隨成都七中走完高中三年,7.2萬名學生中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數成功考取本科的成效更能說明一切。

  差距是有,只是透過一位老師“只知道"好好學習"不够”的反思,說明這差距更多來自老師們進修機會太少,對先進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育方法掌握不够。派老師參加高級別研討甚至出國考察等在好學校家常便飯的事兒,對絕大多數貧困地區的學校老師,卻是一輩子都不敢想的事兒。是貧窮限制了他們的能力,造成了長期落後的現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