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不要總想著賜予“花總”鬥酒店的勇氣
http://www.CRNTT.com   2019-01-29 14:43:34


  2018年11月,微博網友“花總丟了金箍棒”曝光酒店衛生亂象,引爆輿論。僅幾個小時之後,花總的個人信息被曝光在網上。從此,花總走上艱難的維權之路。近日,在“2018個人信息安全大會暨首屆南都‘啄木鳥安全獎’頒獎典禮”上,他拒絕了“隱私鬥士獎”。“我有什麼好鬥的呢?我真的慫了”。

  一則《杯子的秘密》,一個人生的轉場。若是有“撤銷鍵”可以按下,花總大概是不會扮演堂吉呵德去的。奔波了近兩個月、花費了十數萬元,到現在,個人信息洩露源頭在哪,花總仍不得而知。這讓人洩氣,更叫人無奈。就算梁靜茹唱一百遍的《勇氣》,估計也不會逆轉花總認慫服輸的心。

  時至今日,有兩個邏輯是漸次清晰的:一則,企業逐利和遮羞的心理,是自古而然的事情。有人總喜歡傻乎乎問:為什麼出事後當事企業不是想著去解決問題、而是想著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個問題看似很有哲理,其實很低幼。但凡制度或法律有缺口,企業就從不是什麼天然的道德人,窮盡一切手段止損是利益至上的條件反射。二則,花總認慫還是死拼,這是個人選擇自由,沒必要綁著一個手無寸鐵的普通公民去跟利益集團決鬥。能在公益道德的驅使之下拋出《杯子的秘密》,這已經是功德無量的事情,於情於理於法,都該褒獎這種行為,而不該寄予更高價值期待、施加更大的公德壓力。

  花總多次說,下次不會站出來了、“承受不起”。從入住歧視到死亡威脅,個人隱私保護領域多少有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思;加之被曝光的高端酒店依然安然無恙地端坐在“高端”的神龕之上,說破真相的後果反倒成了“逆淘汰”的一種不識相。這種憤懣與無力感,與其說來自於灰黑產業鏈的癲狂與商界潛規則的強悍,倒不如說,其代償的職能責任未能及時補位、公共治理的反應不够迅疾。

  令人遺憾的是,酒店業“杯子的秘密”迄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視,行業標准與衛生監管仍似大而無當。事件曝光後,相關協會輕描淡寫為“個別問題”,涉事酒店也沒有將之視為多大的形象危機。另一方面,花總個人面對的打擊報複早已僭越了法治底綫,而在追溯作奸犯科者上,監管部門無人牽頭、無人主管。最後的結果是,一場公共事件蛻化為私人恩怨,除了提醒入住酒店的消費者小心看不見的衛生風險,好像也并沒有增益或推進秩序與規範的進程。

  花總鬥酒店的故事,并未有喜劇收場。但這也沒什麼要緊的,只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要總是跑偏了——總想著賜予個人某種力量去扮英雄、演青天,而忽略了最該戰鬥、最能戰鬥的“責任方”。(來源:濟南時報 作者:鄧海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