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尋找“梅姨”
http://www.CRNTT.com   2019-11-21 17:16:11


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台發布“梅姨”信息(圖片來源:現代快報)
  這幾天,人販子“梅姨”的畫像刷屏朋友圈。

  包括深圳在內,很多城市都先後傳出“梅姨”現身的傳聞,一些小區還貼出了提醒告示。但最終,它們都被證實為謠言。

  針對衆多官微及社交媒體上接力轉發的“梅姨”照片,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發布消息稱,其并非官方公布信息。廣東警方昨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也回應稱,“梅姨”身份與長相暫未查實。這進一步為“梅姨”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這個被稱為“梅姨”的人,至今尚無一張照片流出,卻是拐賣9名男童的中間人。這背後,是至少9個家庭的破碎。

  是的,在所有的犯罪當中,很少有像拐賣兒童這樣更咬噬人心、更能讓家長產生代入感的了。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都有原本屬於自己的人生,而拐賣者不由分說地破壞了這一切。所以,任何一起與人販子有關的傳聞,都能迅速點燃公衆情緒。

  2014年10月,由陳可辛導演的電影《親愛的》上映,成為擊中無數觀衆的催淚彈。另一部電影《失孤》,講述了一個父親年複一年穿州過省尋找被拐孩子的悲慘故事。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悲劇也曾不斷上演——“梅姨”案中,一位尋親者曾是公司高管,為了尋找孩子辭去工作,15年來,欠下親友大筆債款,租住在600多元的房子裡。尋找孩子,成了支撑他們活下去的理由。

  “梅姨”是誰?現在究竟藏在哪裡?她知道有這麼多人正在急切地找她嗎?網絡上這種針對“梅姨”事件的排山倒海式的點擊與轉發,再一次傳遞了這樣一種聲音——每一個被拐賣兒童的背後,都有一對傷心欲絕的父母以及幾乎破碎的家庭。只要有一個兒童被拐賣,留給家長和社會的就是難以抹平的心理創傷。

  讓兒童變成商品,是一種不容於任何時代的深不見底的大惡。人們期待“梅姨”能够早日落網,更期待隨著對兒童拐賣打擊力度的持續加強,我們的社會最終能實現“天下無拐”。(來源:晶報 作者:李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