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頭娃娃”事件揭開假奶粉銷售內幕,醫生易被商家公關
http://www.CRNTT.com   2020-05-15 18:39:44


 
  2018年5月,新京報記者曾以過敏患兒家長身份對北京部分醫院及周邊實地走訪調查,發現3家醫院的院內商店售賣標稱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質的“配方粉”,還有醫院的醫生推薦相關產品。經查詢,這些“配方粉”實為固體飲料,不具備特醫食品的注册資質。

  新京報記者當時以商家身份從寧波特壹負責人了解到,此類產品主要流向母嬰和醫務渠道,在繳納一定“進門費”後,可進入醫院院內商店銷售。另外,醫生每成功推薦一罐產品可拿到60元左右的提成。醫院消化科、兒保科、兒童ICU等有處方權的大夫,都是銷售人員重點“公關”的對象。

  金大洋北京區域銷售負責人則表示,此類“特配粉”在母嬰店銷售“更方便”,正式進入醫院銷售則首先需要兒科主任點頭,再經過營養科上會討論等程序,“難度特別大”。因此,商家通常會將產品放在醫院院內商店售賣,再讓醫生推薦患者到店裡購買。

  針對新京報記者上述報道中有關固體飲料的亂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曾在2019年6月發布《關於查處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的通報》,強調地方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舉一反三,針對企業名稱中含有“生物”“醫藥”“科技”“保健”“高新技術”等字樣的,產品易誤導消費者與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混淆的普通食品生產企業,加強監督管理。

  盡管如此,假特醫奶粉通過醫生推薦、母嬰店導購進入孩子口中的情況仍有發生。江西地區一位母嬰行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此類“三無特配粉”在地方十分常見,其親屬家孩子就曾被醫院“診斷”為牛奶過敏,并由醫生推薦到附近的商店購買一款“固體飲料”。由於是醫生推薦,其親屬對產品資質和質量深信不疑。“醫生可以拿到回扣,母嬰店可以借此引流,一罐產品賺個百十來塊沒有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