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頭娃娃”重現,該全流程嚴肅問責
http://www.CRNTT.com   2020-05-15 18:56:51


  提起“大頭娃娃”,很多為人父母者仍心有餘悸。那場十幾年前發生在安徽阜陽的食品安全事件,導致大量嬰幼兒出現營養不良綜合征,其惡劣影響至今未消。

  如今“大頭娃娃”重現了。據報道,在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最近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濕疹、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等異常情況,後被確診為“佝僂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目前當地對此事立案調查,暫未發現有醫院和醫生參與此事。市場監管總局也已要求對此徹查。

  令人心憂的是,在郴州,類似事件并非首次發生,早在2019年,媒體就曾曝光。今年3月30日,十幾位家長在“問政湖南”上發表“聯名信”,指控“大頭娃娃”“全因郴州兒童醫院醫生向患兒推銷奶粉所致”。

  郴州市市場監管局已於今年4月16日調查核實過“舒兒呔”系列固體飲料,最終認定涉事公司誤導患兒家屬,而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個別醫生,使用這些虛假宣傳材料,向患兒家屬推薦購買。另據報道,這些被推薦的家長來到店鋪後,又會接受導購員的“二次洗腦”。

  “舒兒呔”未了,“倍氨敏”又生風波。套用導演北野武的話來說,災難并不是發生了兩起違法操作事件,而是近乎同一種違法操作發生了兩次。

  回過頭看郴州這幾起“奶粉”事件,恐怕不是商家單純的虛假宣傳,而是有一條成熟的作惡鏈:門店虛假宣傳、將飲料賣給過敏孩子,銷售話術洗腦家長,而醫院和醫生也很容易被質疑存在“推薦客戶”的隱性操作——在“倍氨敏”風波中,當地調查稱,暫未發現有醫院醫生參與,那可能是被“挖坑”了。

  在這個閉環裡,監管是缺失的——如能卡住其中某一環,類似事件或可避免。成鏈條式的作惡,也需更全面追責,其中的每一環責任都應一一厘清、追究到底,否則就無法給受害兒童及其家屬一個完整交代。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